即使沒發生政治風暴造成的經濟危機,香港的公共財政本已存在極大隱憂。由於香港的稅基十分狹窄,很依賴賣地收入,只要經濟下挫,水源減少,收支便立即失衡;與此同時,隨著人口老齡化,醫療與福利開支持續大幅增加,早晚會陷入長期財赤危機。倘若政府財政出現這惡劣情況,儲備耗盡,香港金融將失去支持而變得不穩,對經濟的創傷將難以估量。特首對此嚴重後果,不可能不知道。
可是特首的做法,卻似乎朝著財赤惡化的方向走。她今次動用一百億經常性開支推解困措施,看來非“只此一輪”,還可能會陸續有來,在民生方面大量“派糖”,以消減因修例風波造成的社會怨氣,從而挽回她和政府的民望。若然如此,政府財赤將進一步擴大,未來公共財政負擔會不斷增加;到了這境況,整體經濟也將受打擊。
社论指出,面對政治動盪與經濟下滑的雙重打擊,政府本來更應緊守謹慎理財的原則,盡力避免擴大赤字,特首不應偏離這方向,反其道而行,留下長遠不利民生經濟的後果。
事實上,特首“放水”搞民生措施,並不能紓解她推動修例導致的亂局,也不能修補施政不足造成的傷痕,政治問題只可以政治解決,而這也是她要負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