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巨大,為科研人員提出了很多富有挑戰性的技術課題。我們合作攻克了一些世界級技術難題。比如在港珠澳大橋建設中,由於用於生產隧道襯砌段的混凝土質量巨大,如何控制裂縫成為巨大挑戰。中方在沉管隧道設計方面有豐富經驗,我在結構多尺度計算方面有專長。我們共同提出一種創新的微觀力學分析方法,有效支撐了相關的試驗研究。研究成果成功應用於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施工,解決了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期性能控制和超長沉管隧道抗震難題。我與中國科學家聯合研究的一項項技術,也為我在奧地利和其他國家做基礎設施施工指導時提供了重要借鑒。我和中國科學家還在積極籌劃新的科研合作項目,旨在解決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在地震、山體滑坡、火災等災害中的安全問題。
與中國科研機構合作近40年,我有幸見證和參與了中國的快速發展。基礎設施是衡量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標。中國不斷完善交通基礎設施,交通運輸能力大幅提升。第一次來華時,我從鄭州坐火車到西安,花了很長時間。如今,從鄭州乘高鐵到西安只需不到兩個半小時。中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致力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國取得的偉大發展成就值得中國人民自豪。
中國是一個善於學習的國家。從第一次來華至今,我接觸到的中國科研人員和學生都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為了國家的發展,為了更美好的生活,中國學生勤奮刻苦。他們在數學、力學等基礎科學方面功底扎實,鑽研能力較強。他們身上還傳承了許多中華傳統美德,比如尊重師長、助人為樂。在我指導過的外國學生中,中國學生較高的綜合素質和工作熱情,讓我十分樂意與中國高校開展長期合作。
我先後擔任過40多個國際學術期刊的編委或顧問。我發現,中國科研人員的投稿量、論文發表量越來越多。在結構工程等領域,中國科研技術已經位於世界前列。如港珠澳大橋施工中運用的一些新技術,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中國高校在世界大學排行榜上的排名不斷攀升,中國的專利申請數量和質量也穩步增長。這些成績說明,中國高度重視教育事業,加大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投入,為科技創新營造良好環境。我相信,科技進步在推動中國可持續及高質量發展中將發揮更重要作用。
中國是一個美麗的國家。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正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穩步前進。我看到了中國成功的發展故事和光明的發展前景。我將繼續為中國科技進步和基礎設施建設貢獻力量。
(作者為2019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得者、奧地利科學院前院長,記者李琰、任皓宇採訪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