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緩解中小微企業經營困難
文章表示,穩住了中小企業就穩住了經濟的基本面。穩就業就必須穩企業。中小企業為國家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尤其是在產業鏈、零部件、原材料等方面對整個經濟運行舉足輕重。穩住了中小企業,就穩住了就業、穩住了中國經濟的基本盤。當前,疫情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負面衝擊,造成某些企業不能正常復工複產,有些企業由於受關聯企業和市場的影響,訂單減少、銷售下降,不少企業面臨招工困難和勞動成本上升的雙擠壓,部分企業正常收入下降。疫情期間營收中斷,但工資、租金、社保、貨款、物流倉儲費、預收款退單退款等都沒減少。
中央一直高度重視為中小企業排憂解難。十八大以來,中國政府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不斷改善營商環境,積極為中小企業提供貼心服務。2019年,中國環境效率和便利化水平,全球排名已經上升到31位。去年,新登記市場主體2377萬戶,日均新登記企業2萬戶,去年年末市場主體已高達1.2億戶。疫情發生以來,中央一直高度關注中小企業運營面臨的困難,國務院及相關職能部門採取了一系列紓解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困難的舉措,工信部專門下發了幫助中小企業有序復工的“20條”,銀監會、保監會也都提出了相應要求,人民銀行、財政部等五部門聯合發文做出具體部署。各地方政府也從本地實際出發,統籌銀行、稅務、財政、工商、質檢等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持力度。不少有實力有條件的企業也向中小企業伸出援助之手。疫情給中小企業帶來的困難有望得到緩解。
努力提高紓解中小企業困難的針對性。要堅持務實高效,著力聚焦解決中小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商業模式創新研究中心問卷調查顯示,企業的資金壓力主要來自員工工資和五險一金與場地租金。再如,儘管中國營商環境已經上升到世界第31位,但在企業稅費、透明度、獲得信貸效率和便利化水平方面仍然有很大改進空間。當前,緩解中小企業困難,要奔著問題去、難題去,在“減、緩、補”上下功夫。減,就是要著力減輕企業負擔,財政稅收等部門要繼續完善稅費減免政策,制定特殊時期的特殊稅費政策。金融部門要通過積極的貨款利率調整來減輕企業負擔。對於開發區內等屬於國有經營用房,要通過減少或免除物業房租給企業讓利。要通過協調勞資關係適當減少企業工資和社保付出。緩,就是對企業必須付出涉及政府、金融機構等的成本,能緩繳的盡可能等到疫情結束後再補繳,給企業提供喘息的機會。補,就是對中小企業損失作部分貼補,政府要通過多種辦法籌集資金、增加支出,對困難企業進行幫扶補助。
確保經濟平穩運行
文章強調,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圓滿收官的重要條件。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中長期規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成功經驗、獨特優勢和重要工具。十八大報告提出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中央根據十八大的決策部署制定了“十三五”規劃綱要,十九大報告又提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這些都是按照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布局勾畫的發展藍圖。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守住經濟發展底線,努力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進而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第二個百年”目標打下基礎,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關係到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
著力加大需求管理力度。需求管理是宏觀管理的重要手段。要充分掌握疫情對投資、消費和出口的負面影響。2019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投資增長動力不足,消費增長乏力,出口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正常經濟秩序,企業無法正常復工複產,許多項目開工受阻,消費更是受到更大衝擊,外貿出口面臨部分訂單流失風險,經濟增長的形勢更加複雜嚴峻。必須採取更有力的需求管理手段,努力減少疫情對投資、消費和出口的負面影響。要抓緊推動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加快推進在建項目和新投資項目開工進度,加強土地、資金、能耗等方面保障,確保重大項目特別是製造業項目及時開工建設,特別要加大對公共衛生項目投資。要著力穩定居民消費,加快釋放新興的消費潛力,更好滿足居民健康生活消費需求,積極穩定汽車等傳統大宗消費。要採取多種政策支持手段,確保重點地區重點外貿企業復工複產,通過穩產能、穩訂單、穩渠道來穩出口。
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要按照中央對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部署,針對疫情帶來的風險挑戰,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健全財政、貨幣、就業等政策協同和傳導落實機制,確保經濟和社會平穩運行。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適當擴大財政支出規模,加大對公共醫療衛生、受損行業、就業培訓、重大項目建設等的支持力度,適當擴大赤字率和專項債規模。貨幣政策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寬裕,積極有序實施降准降息,為實體經濟提供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要進一步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採取差別化的利率政策,引導市場利率和實際利率下行,降低融資成本。財政和貨幣政策要互相配合,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疫情對於經濟運行影響屬於外生變量,對經濟衝擊是短期的、有限的。中國經濟韌性強勁,內需空間廣闊,產業基礎雄厚,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大勢沒有變。只要我們堅決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中國的制度優勢,我們一定能夠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一定能夠把疫情對經濟影響減小到最低程度,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