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加油!”老穆講道
目前,蘇丹國內經濟情況持續惡化,全國範圍內出現嚴重“油荒”,無法滿足汽油、柴油的供應,公共交通幾近癱瘓。但聽說雜技團要舉辦為中國、為武漢加油的演出,分散居住在喀土穆各地甚至其他城市的團員都想方設法趕來參加。特別是1971年第一批老團員,除去已經去世和離開蘇丹的,35名仍然健在的老團員全部趕來,盡自己所能表達對中國的支持。
馬新民大使在演出後與全體演職人員合影留念,並向他們以特殊方式向萬里之外的中國和武漢加油鼓勁表達謝意。他講道,蘇丹雜技團的大部分成員都是喝著長江水、在武漢人民乳汁哺育下成長起來的,蘇丹雜技團與武漢有著“血濃於水”的歷史淵源,是中蘇友誼的光榮傳承者,長期以來為中蘇友好合作作出積極貢獻。希望你們繼續以實際行動支持中國防疫抗疫,多向蘇丹社會各界介紹疫情真相,幫助蘇丹人民理性客觀看待疫情,反對和澄清不實信息和謠言,不斷為增進兩國人民友誼和中蘇文化交流作出新貢獻。
“我的孩子,也要做蘇中友誼的傳承者。”
雜技演員的藝術生命是有限的,老穆和前幾批在中國培訓的雜技演員由於年歲已高,逐漸淡出了雜技表演的舞台,轉而成為了雜技團的管理者和教練。他們也曾一度有過後繼無人的擔憂,但好在2000年,中國和蘇丹政府重啟了對蘇丹雜技團演員的培訓項目。一批批年輕的蘇丹雜技演員再次來到中國,在河南鄭州、濮陽雜技團和河北吳橋雜技團繼續接受培訓,已經學成回國的年輕演員,現在成了蘇丹雜技團新的骨幹,保護這朵“蘇中友誼之花”繼續盛開,永不凋謝。
“我的孩子目前在中國學中文,他以後也會成為蘇中友誼新的傳承者。”老穆自豪的向記者講道。老穆的兒子穆斯塔法受其影響從小收到中國文化的熏陶,2017年,穆斯塔法受孔子學院獎學金資助,前往天津師範大學學習中文。他向記者介紹,受疫情影響,按照學校統一安排他現在不能返回中國。但學校通過網上授課,並沒有影響學習。畢業後,穆斯塔法計劃返回蘇丹開一所中文學校,讓跟多的蘇丹年輕人有機會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文化,將歷久彌堅的蘇中傳統友誼繼續傳承下去。
(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