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疫情之下,政策應對要避免“過度刺激”和“擴張不足”
http://www.CRNTT.com   2020-03-17 09:17:13


 
  第三,2008年刺激計劃的重點是“鐵公機+十大產業振興計劃”。2009年基建投資月度增速一度超過50%,年度增速達到42%,但總額僅為5.8萬億,占GDP的18%。而2019年基建投資總額已經超過17萬億,占GDP比重接近18%,基建投資增速提升10個百分點需要2萬億的資金支持;如果提升20個百分點,其資金來源占GDP的比重會過大。

  第四,2008年刺激計劃是以“極度擴張的貨幣政策為主,輔之以積極的財政政策”。2009年新增貸款9.6萬億、新增社會融資13.2萬億,直到導致“新增貸款/GDP”從2008年的13.06%提升到2009年的27.68%(提高了14.62個百分點)、“新增社融/GDP”從2008年的18.31%上升到2009年的27.68%,導致M2/GDP、社融/GDP分別上升26個百分點和28個百分點。2019年貨幣政策空間不同,因為M2/GDP和社融/GDP已經達到了200%和254%,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非常小。另外,2008年的積極財政政策處於配合地位,但是實際公共預算赤字率從2008年的0.4%上升到2009年的2.23%,上升幅度達到1.83個百分點。2019年實際赤字率已經達到4.89%,全口徑廣義財政赤字率也攀升到10%左右,快速提升接近2個百分點的空間基本不存在。

  更為重要的是,還要理性評估2008年-2009年刺激計劃帶來的各種長期結果。因此,這裡可以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我們目前不僅沒有實施類似4萬億刺激計劃的空間,也沒有出現類似2008年那樣持續全面的、以外需和房地產為主的負面衝擊。

  我們一定要注意,當前疫情衝擊與2008年-2009年的衝擊相較,無論從內部還是世界範圍來看都具有本質的差別,我們不能以目前全面控制階段的數據和預期,來判斷疫後經濟循環的情況。

  國家目前沒有推出類似“4萬億刺激計劃”方案。據一些媒體統計,近期全國31個省份宣布的投資總額已經超過40萬億元。很多人認為我們將展開比2008年多十倍的疫後超級刺激計劃。這個認識是錯誤的。一是所謂40萬億是各省的新投資計劃,覆蓋未來4-6年;二是我國2019年固定資產投資為56萬億元,31個省市公布的2020年度投資總額與當前投資的總盤子相比並不算多;三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各省市拋出的計劃投資總額比實際投資大得多,有爭取中央項目和相關資金支持的考慮。

  正確理解新基建

  文章表示,日前,一些研究團隊提出了各類“廣義新基建”“狹義新基建”方案,把5G、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這七個行業及相關行業的基礎建設,納入到下一步大幅度擴張的政策計劃之中,旨在避免傳統基建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的同時,還能擴大有效需求、對衝經濟下滑。

  其主要理由包括:第一,中國經濟增速今年要達到5.6%以上,短期刺激是必須的,而短期能立竿見影的方法就是提高固定投資增速至少2個百分點。在傳統製造業和房地產投資增速相對穩定的前提下,基建投資的增速須在去年基礎上提高10個百分點。第二,傳統基建的空間很小,帶來的經濟拉動效應不強,而助推新經濟發展的新基建不僅具有堅實的財務基礎,也會產生強烈的拉動效應。第三,新基建的擴大可以使2020年總的基建投資增速提升10個百分點,使GDP增速提升0.8個百分點左右。第四,目前只要將2020年的地方專項債從2019年的2.15萬億提升到3.2萬億,將財政赤字率從2019年的2.8%提升到2020年3.5%,就能夠很好保證2020年新基建全面展開。

  不過,對於這些研究,結論我們需要深入進行研究和評估。第一,新基建並不新。國家在“十三五規劃”、2018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19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中,均對新基建相關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進行了部署,這是順應中國經濟發展潮流的應有之舉。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要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第二,2020年及未來一段時期可以短期落地和實施的新基建項目,規模並沒有市場預期的那麼大。目前,不同團隊對於新基建的規模進行了測算。例如廣發證券團隊測算,2020年可實施的新基建規模約1.1萬億元左右,不含城際高速和市政軌道交通大約4500億-5500億元。中泰證券團隊從目前存量PPP項目來看,發現現有狹義新基建項目占0.5%,規模不足1000億元;類似新基建項目(軌道交通、園區開發和垃圾發電)占14.7%,大約2.6萬億元;從專項債的流向來看,新基建占全部基建的比例為24%,其中軌道交通是主要發力點,剔除軌道交通後的占比不足10%。

  第三,事實上,新產業的基礎設施與傳統基礎設施有本質上的差別。一是大量新產業的核心短板,並不在於物質資本,而在於技術、研發投入及其他軟性設施;二是新產業的基礎設施與產業本身是一體的,不像傳統基建與產業是相對分離的。這些新產業的硬件基礎設施、軟性基礎設施、實際物質資本以及其他營運成本,往往是企業根據市場原則進行一體化投資和營運。在進行相關投資的同時,也要防止政府投資的擠出效應,以及確保產業在充分競爭中創新和擇優。

  第四,目前中國在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發展迅猛而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遵循了市場和產業發展規律,應該繼續保護這種發展勢頭。

  設計一個有彈性擴張的計劃

  文章強調,疫情在全球蔓延必將導致世界經濟的疲軟和中國經濟外部環境的不利,我們需要在確保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盡快恢復經濟循環、穩定市場預期和完成經濟社會目標。

  因此,設計一個能夠應對未來不確定性衝擊、有彈性的擴張方案,在當前十分重要。一是要確定基準,以及以此為基礎的彈性區間。從目前各個團隊預測來看,一季度增速如果在2%-3%區間,而全年經濟增速要達到5.6%-6%,未來幾個季度經濟增速就要在6.2%-7%區間,也就是說,常態化後的經濟增速要相對提升0.6個百分點左右。因此,彌補短期疫情損失和提升經濟增速,可以考慮以“3萬億減稅降費+2萬億基建擴張”為基礎來進行設計。

  二是堅持短期與中期結合。“3萬億減稅降費”主要瞄准短期疫情救助和經濟循環的常態化,核心落腳點在於:1)疫情防控阻擊戰所發生的各項財政支出;2)復工複產所採取的各項補貼和稅費減免;3)2019年底計劃的減稅降費項目。

  “2萬億基建擴張”的中期導向在以下幾方面:一是以5G和大數據中心為重點的新基建;二是現代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各項投入;三是以全面脫貧為導向的扶持;四是包括教育在內的新型民生工程;五是促進新型消費的各項工程。

  在擴張方案設計中,除了支出領域和項目儲備,資金來源和政策工具也至關重要。

  第一,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財政赤字可考慮從2019年2.8%提高到2020年的3.5%,預算支出水平可以提升1萬億元左右。地方專項債券額度從2019年的2.15萬億提升到3.15萬億,擴大1萬億元。

  第二,在經濟運行常態化基礎上,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操作,特別是根據全球經濟運行和降息的情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進行相應的降息降准。

  第三,在基準方案的引領下,其他各種政策工具視實際情況相機調整。

  這些方案必須提前設計,提前進行項目和政策儲備,並根據內部風險點和外部環境變化設計不同的預案。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