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冠疫情四重衝擊,全球化要倒退?
http://www.CRNTT.com   2020-03-22 09:07:00


 
  第三重衝擊:資產負債表的短期惡化

  新冠疫情除了會給供需造成衝擊,還會給資產負債表造成影響,這種影響是相對隱性的。新冠疫情可以通過兩種機制直接影響到社會各部門的資產負債表。一是防控疫情會帶來一定程度的經濟停滯,各部門在短期內會因此承擔相應的流動性損失,這會直接體現在資產端流動資產的額外消耗。二是金融市場在恐慌情緒下出現拋售行為,並導致資產價格快速下跌,這會讓各部門相應的金融資產價值縮水,減少資產價值。

  第一種機制下,各部門承擔是流動性損失,而非實際損失。後期可以逐漸用新增的流動性彌補這部分缺口。這一點在中國體現的比較明確。為了防控疫情,中國經濟的生產、流通和消費環節暫時停滯。在這期間,多數經濟主體沒有創造任何經濟價值,或者說沒有創造GDP。我們用生產法粗略匡算,由於完全停工和效率損失,2-4月期間大約會損失掉25-30天,共計8萬億元。

  其中,部分上中游工業企業受到影響較小,這些工業企業在第二產業中的占比大約是30%。部分服務業沒有受影響,比如金融業和網上消費,這些企業大概可以占到第三產業的50%。再結合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在GDP中的占比,最終得出疫情帶來的流動性缺口大概有4-5萬億元。這些不是實際利潤損失,而是現金流損失。部分企業實際上是在用自己的現金流去補充其他部門的現金流,或者說是用資產負債表的變動去補償現金流量表。

  受疫情影響,政府的稅收及其他收入會減少,銀行也會遭受一定的利息損失,但主要承擔這部分流動性缺口的還是企業和居民兩個部門。對居民部門來說,不可能通過增加負債來彌補現金流缺口,只能消耗儲蓄。企業部門可以消耗當前的流動資金,或者從金融部門獲得短期貸款。無論何種方法,兩部門的杠杆率短期內都會被迫增加。

  根據2019年的數據推算,居民和企業兩個部門每月淨現金流增量約5000億-6000億元,這就意味居民和企業部門要完成資產負債表的修復至少需要6-8月的時間,也就是持續到2020年三季度。在此期間,居民的耐用品消費和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都會受到直接的影響。

  對於發達經濟體來說,近期金融市場劇烈調整導致的資產價值縮水會直接衝擊到各部門的資產負債表。美國的401K計劃將居民部門的養老金與金融市場直接聯繫在一起,金融市場暴跌或許會讓居民部門養老金賬戶縮水,進而影響到當期和未來的消費支出。這對美國經濟會造成直接衝擊。目前這部分影響的量級不易估算,因為事情尚在發展,但只要金融市場不能在短時間內恢復平靜並回歸過去的水平,實體部門的資產負債表就會受損,就需要花時間來修復。

  無論何種機製造成的資產負債表損失,最終都指向一點,即在失去了居民和企業兩個部門的支出動力之後,能夠彌補需求缺口,穩住總需求的力量只剩下政府部門。從經濟周期看,新冠疫情打斷了2019年底呈現出的全球經濟弱復甦進程。如果此時政府部門不能填補這部分需求缺口,推動經濟復甦,那就意味著經濟在底部的時間被迫延長了。這將是實體經濟最難熬的階段。

  4

  第四重衝擊:全球化退潮

  新冠疫情是全球所有國家共同面臨的問題。2020年3月12日,G20第二次協調人會議發表了《二十國集團協調人關於新冠肺炎的聲明》,一致同意將使用所有可行的政策工具,包括適當的財政和貨幣措施,應對新冠疫情的挑戰。雖然這傳遞出了積極的信號,但全球經濟合作的處境已經和十年前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時大不一樣,新冠疫情可能不僅無法促進各國之間的協作,反而會加劇全球化的退潮。

  加強全球經濟合作,需要幾個關鍵因素:領導者、多邊合作的平台和國內的政治支持。在20世紀90年代直至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推動全球經濟合作的領導者是美國,美國試圖通過全球經濟合作推廣其支持的規則和制度;推動全球經濟合作的平台既有傳統的布雷頓森林體系機構,也有新興的G20峰會,還有各種專業性的多邊組織;推動全球經濟合作的國內政治力量包括在全球化中獲益最多的跨國公司,而普通民眾也在一定程度上享受了經濟快速增長的好處,對全球化總體持正面態度。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衝突不斷加劇、民粹主義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這都衝擊了全球合作的基礎。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之後,美國數次挑戰國際秩序傳統,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爭議。美國已經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支持多邊合作。傳統的布雷頓森林體系遲遲無法推進改革,其合法性大打折扣,而新興的G20平台則面臨著被邊緣化的尷尬局面。西方國家國內經濟社會問題叢生,收入不平等程度日益加劇,進一步導致其國內政治力量的極化和對立。在經濟穩定增長時期,人們會更加樂觀,也更寬容開放,但在經濟相對低迷時候,人們會變得更加悲觀,也會更加排外封閉。激進全球化的民意基礎不複存在。

  包括新冠肺炎在內的新興傳染病,也是全球化的一個副產品。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人口和貨物的流動性不斷提高,這也使得疾病的傳染速度更快、範圍更廣。在缺乏更好對策的情況下,隔離是防範疫情的無奈選擇。可以預見的是,即使疫情消失,各國也會在對人口和貨物的跨境流通方面施加更為嚴格的管制。在面對疫情的挑戰時,各國由於採取的對策不同,也有可能出現互相指責、互相防範的情況。疾病的傳播,也很容易伴隨著對特定人群的“污名化”,導致更多的歧視和排斥。在這種情況下,新冠疫情可能會成為繼全球金融危機、貿易保護主義、地緣政治衝突之後的對全球化的又一次衝擊,全球化退潮的速度會進一步加快,從歷史的長視角來看,這是一次全球化黃金時代的“結束的開始”(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來源:瞭望智庫  作者:周密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