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2日電/據新華社報道,一季度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7.1萬億元,同比多增1.29萬億元,為疫情防控、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了有力支持。新增貸款主要投向了哪裡?貨幣政策傳導效率如何?個人消費貸款可有改善?這些引起市場普遍關注。
超八成新增貸款投向企(事)業單位
“近期中信銀行給我們辦理了票據貼現180多萬元,幫我們解決了採購原材料的資金問題。”浙江省餘姚市蘭山電機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魯孝良告訴記者,2月中旬復工後,原材料成本上漲一度令企業流動資金緊張。此時多家銀行伸出援手,最終他選擇以2.75%的利率辦理了票據貼現,大大降低了融資成本。
這家企業之所以能較低成本拿到資金,得益於人民銀行再貼現政策支持。人民銀行增加的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以及給銀行2.25%的再貼現利率,讓銀行更有動力和能力支持企業。
“當前貨幣政策逆周期調控效果逐步顯現,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不斷增強。”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在一系列貨幣政策支持下,信貸投放力度和規模遠超去年同期,推動3月新增貸款規模大幅回升。
數據顯示,3月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2.85萬億元,同比多增1.16萬億元。一季度,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6.04萬億元。
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介紹,一季度貸款主要投向實體經濟,各項貸款新增總量的85.1%投放給企(事)業單位,短期貸款為企業正常經營提供了必要的流動性支持,中長期貸款則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了長期資金保障。
專家表示,信貸供給增加與企業融資需求回升,從供需兩端推動了3月新增社融大幅回升,表內、表外融資均明顯增長,企業和政府債券發行速度進一步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