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春山 |
趙春山:在民共沒有交往的情况下 國民黨可作兩岸溝通橋樑
對於此次主席補選對未來國民黨發展的影響,以及國民黨在未來兩岸關係中角色的變化,我認為,領導人動見觀瞻,國民黨歷經2020年初“二合一”選舉的挫敗,目前處在一個低迷的時期;而台灣選後又面臨內外環境的重大挑戰,所以黨主席未來扮演的角色,是如何讓國民黨振衰起弊、贏得選舉以重新取得執政地位。新主席的當務之急,是必須從失敗中記取教訓,要痛定思痛,積極推動黨的改革。但改革的目的,是要讓國民黨“浴火重生”,而非衹是“劫後餘生”。因此,主席補選後,如何在理念、組織和人才三方面齊頭並進,大力啟動改革,將影響國民黨今後的發展方向。
國民黨有長期與中共打交道的經驗,在以往兩岸關係出現重大轉折的時刻,國民黨都曾發揮“臨門一腳”的功能。例如,中共1979年元旦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把對台政策從“武力解放”轉為“和平統一”後,國民黨執政當局在經國先生領導下,於1987年11月宣佈開放國人赴陸探親,兩岸關係自此從對抗邁向互動。1992年“香港會談”,兩岸以“求同存異”的精神,建立了“擱置爭議、互利共贏”的諒解,使1993年4月的新加坡“辜汪會晤”順利舉行,並達成四項具體協議。2008年馬英九執政,兩岸經過陳水扁八年執政的“冷和”狀態,轉而進入一個“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和解階段,這是兩岸關係最好的時期。雙方簽了包括ECFA在內的23項協議,也建立了包括兩岸海基和海協“兩會”、兩岸事務主管部門,以及智庫之間的協商溝通管道。最高峰是2015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的會面。我認為“馬習會”是“九二共識”精神的具體展現。
國民黨雖在“二合一”敗選,但依民主政治的遊戲規則,國民黨仍應扮演“忠實的反對黨”角色,監督政府施政,發揮制衡的力量。尤其在大陸政策方面,在民共沒有交往的情况下,國民黨可以作為兩岸溝通的橋樑,避免兩岸執政當局彼此誤判,並協助化解兩岸衝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