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機制引導中小銀行回歸本源
業內人士表示,支持中小銀行發展的重要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其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作為實體經濟“毛細血管”的民營小微企業的作用。但中小銀行存在的公司治理不完善、風控能力較弱等問題成為制約其支持實體經濟的主要因素。下一步,監管部門將通過多種方式引導中小銀行進一步完善風控和公司治理,促其回歸服務中小微實體的本源。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武雯認為,當前中小銀行的生存面臨著大型銀行和外資銀行的雙重壓力,無論從監管導向還是從中小銀行自身特點來說,中小銀行都應回歸本源。當前政策也正著力扭轉中小銀行偏離主業、盲目追求速度和規模的發展模式,回歸本源、強化社區和縣域金融服務。
周亮表示,推動中小銀行深化改革、防範化解風險方面仍需在多方面工作繼續推動。包括完善公司治理,優化股權結構,依法整治違規占用銀行資金、非法獲取銀行股權、股權代持以及使用不正當手段操縱銀行經營管理的行為。
4月10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從信貸投放、產品及服務創新等五方面對商業銀行小微金融服務情況進行考核。針對中小銀行反映的大行“掐尖”的情況,該辦法明確要求,著力提高當年新發放小微企業貸款戶數中“首貸戶”占比,從而防範對優質小微企業過度授信的“壘小戶”風險。業內人士指出,該辦法有助於幫助監管部門更加及時全面地掌握金融機構服務小微情況,以及後續進一步引導中小銀行提升服務小微水平。
此外,日前中央發布的《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提到“推動信用信息深度開發利用,增加服務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供給”。王一峰建議,中央或地方政府應積極搭建信息平台,通過改善信息數據的可得性,打通信息孤島,健全信息信用相關的建設,從而有效控制銀行風險,提升服務中小企業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