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5日電/據科技日報報道,日前,記者在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舉辦第八期脫貧攻堅論壇上獲悉,2020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將計劃在全國優選10個富硒土地示範區,把現代農業與旅遊、康養等產業結合起來規劃發展,支撐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
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補充50至200微克硒可以預防多種疾病的發生,而我國70%以上地區,約7億人處於貧硒和低硒區,他們靠日常膳食所攝入的硒量,遠遠達不到最低需求量。
作為本次論壇的主講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尺度地球化學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評價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楊柯指出,“硒是一種非金屬微量元素,是人和動物必需的14種營養元素之一,被譽為‘生命之火’‘抗癌之王’‘心臟守護神’,具有護心腦、保肝腎、抗癌變等功能。”
然而在我國,一方面因缺硒會導致人們發生多種疾病,另一方面我國14個集中連片貧困區分布著大片的綠色優質富硒土地。這些地區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僅為2676元,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
富硒土地一旦被開發,將會給人們的生活水平帶來較大的改善。
2019年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贛州考察時,在基於中國地質調查局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成果建成的於都縣梓山鎮富硒蔬菜產業園考察調研產業扶貧情況,並作出重要指示,“這裡有豐富的富硒土壤資源,一定要打好這個品牌,讓富硒農產品在市場上更加暢銷。”
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資本優勢,讓富硒土地資源助力貧困地區的精准扶貧?楊柯高級工程師表示,他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通過“地質+”和“+地質”兩種模式幫助當地脫貧。在江西省贛州市的18個縣級行政區開展耕地土地質量調查,“地質+”是通過調查發現優質土地分布區,然後將調查結果提交給當地政府進行招商引資;“+地質”則是對已有的農業產業園進行全面調查,通過實測第一手數據資料,指導提升農產品的品質和價值。
以富硒特色土地資源開發為龍頭,在休閑旅遊方面下功夫,不斷延長服務鏈條。為了更好地幫助農民脫貧,確保脫貧不返貧,2020年計劃在全國優選10個富硒土地分布區,把現代農業與旅遊、康養等產業結合起來規劃發展,支撐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
借助地質雲平台,可以有效推動全國富硒土地資源的科學開發。在地質雲平台上發布了公眾版的“全國富硒土地資源專題服務”,包括了全國已調查發現的富硒土地資源分布情況、富硒地塊的地質背景、土壤類型以及土壤和農作物中硒等多種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的元素含量信息等。
通過富硒土地資源的開發,讓富硒的貧困地區逐步實現了精准脫貧和鄉村振興。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的成果,直接支撐服務地方政府建設特色農業示範園,當地的農民也不用再背井離鄉,遠去大城市打工賺錢。他們在自己家門口,在自家的地裡就能夠獲得與城市中打工相當的收入。富硒康養和鄉村旅遊休閑相關的活動也激活了鄉村經濟,農村養老和留守兒童等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也得到了妥善解決。
據悉,本次論壇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科學和技術戰略研究與培訓中心(戰略院作為承擔單位)首次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其他二類中心共同開展的合作研究。來自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科技日報社等單位的研究人員進行了深入交流,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戰略院副院長劉冬梅、農村區域所副所長龍開元、社會所副所長石長慧及其他單位的15位研究人員參加了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