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7日電/網評:灰色的網絡“送養”不容繼續存在
來源:澎湃評論 作者:任然
“要價”20萬元,你會想到什麼?一輛車,還是一間房?很遺憾,這是一個孩子在網上被喊出的送養補償“價碼”。近日,“高管性侵養女事件”被曝光,引發人們對領送養問題的關注。有媒體調查發現,各類私自送養孩子的信息,在網絡中不斷蔓延,隱匿在QQ群、論壇等社交網站中。“養不起”、“很意外”等成為私自送養的主因,同時標出數萬元甚至二三十萬元的“補償”。
我國《收養法》對被收養對象、收養人、送養人都有著嚴格的標準限定,且“收養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換言之,私自收養行為不受法律保護。
但客觀來看,發生在民間的私自收養現象其實由來已久,它的風險隱患也在各個層面引發過關注和討論。而在網絡普及後,網絡“送養”江湖的出現,讓其風險被進一步放大,甚至由此衍生出赤裸裸的灰色產業鏈。“高管性侵養女事件”的真相還有待權威釋疑,但此事讓網絡“送養”的灰色地帶再次暴露在社會聚光燈之下。
近來多家媒體所揭示的網絡“送養”生態,其實大同小異:真真假假的收養供需信息以或明或暗的方式充斥在各類互聯網平台,其中不少都屬於明碼標價的“交易”。雖然這一灰色地帶中,收養方和寄送方的動機,不能一概而論,但其中的風險,已經不容忽視。前些年發生的“愛心媽媽”袁厲害事件、“圓夢之家”網絡販嬰案,都很直觀地提示了這種風險。
針對網絡“送養”的灰色地帶,輿論此前就有過多輪討論。由於其同時包裹了多個議題,如合法收養門檻的高低、未成年人保護的邊界、兒童拐賣的打擊等等,目前來看,情況仍然複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