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精准作為
http://www.CRNTT.com   2020-04-22 08:44:49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起,中國已連續12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中評社北京4月22日電/當前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國內外專家預計此次疫情的影響可能超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為對衝疫情影響,各國普遍加大了宏觀政策調節力度。G20特別峰會聲明,成員國向全球注入超過5萬億美元資金。歐元區國家正在醞釀達5000億歐元的刺激方案,而在此之前,一些國家已經發布相關政策,如德國於3月23日出台了規模達7500億歐元的經濟紓困計劃。中國財政政策的推出也經歷了多個階段。2月2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根據中央部署,中國財政政策持續加力,截至3月下旬,各級財政安排疫情防控資金超過1210億元,計劃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超過1萬億元。3月27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進一步要求,抓緊研究提出積極應對的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決定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

  經濟參考報發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李明文章表示,比照國際經驗,通過提高赤字率等三措並舉,中國新增財政支出規模應該不低。在支出方向上,市場預期,新增財政資金除了可能用於補充政策性金融機構資本金、引導加大對中小企業流動性扶持,補充社會保障體系、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托底外,餘下大部分應為項目支出。同時,在對項目支出方向上尚未形成共識。爭論的背後,是對“更加積極有為”的內涵的理解,存在差異。綜合我們前期在《管理世界》上發表的研究成果,提出以下想法:

  “更加積極有為”的內涵

  文章介紹,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起,中國已連續12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不過,從政策著力點看,不同階段積極財政政策的重心不同。早期,側重通過擴大支出實施總需求管理,黨的十八大後,致力於通過支出結構調整和大規模“減稅降費”,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疫情發生後,中國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直至提出提高赤字率等三項舉措。毋庸置疑,“更加積極有為”包括擴大支出規模進行總需求管理的含義,但若放在較長的歷史視野來看,政策既是立足當前的應急之策,也是著眼長遠的奠基之作。

  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求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高質量發展,並從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城鄉結構等多個維度作出具體部署。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要求,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發揮重要作用。對於實現路徑,2019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一個表述:“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大力提質增效,更加注重結構調整”。此外,2018年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提出,“要以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為關鍵點和突破口,推動財政資金聚力增效,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

  從以上規定和要求看,“更加積極有為”融合了支出擴張和結構性改革兩重規定性。一方面,要更好支持活企業、擴內需、穩就業、助脫貧等,另一方面,要為長遠發展形成良好物質和非物質資產,概括來講,就是要在支出擴張過程中,始終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更加注重結構調整和推動治理水平攀升。

  應精准著力的方向

  文章指出,積極財政政策著力的方向,要在疫情帶來主要問題的基礎上,結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確定。短期看,疫情導致中國大量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生存壓力加大,次生風險累積。中長期看,疫情更是暴露了經濟社會治理中的一些短板和不足。聚焦上述短板和不足,對新增項目支出,我們建議明確以補短板為重心,有進有退、有保有壓,以更大的結構性改革力度,統籌應對疫情衝擊和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疫情暴露的短板和不足包括: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提供不足、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低、區域經濟格局不合理、城鄉結構持續失衡、青年群體責任與活力不匹配、社區治理基礎薄弱等。

  補短板有兼顧長短期的複合功效。首先,補短板是擴內需的重要方式。通過直接或間接的資源配置,發展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產業和領域(如新基建、夯實社區治理基礎),一方面有助於直接增加投資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助於通過提高收入、通過產業升級推動消費升級,帶動增加最終需求。其次,補短板是惠民生的重要途徑。人民對美好生活(如生命健康、優質教育、高品質社區生活環境)的需求,多集中在民生領域,補這些短板,是增強居民獲得感的有效途徑。再有,補短板是調結構的重要渠道。關鍵核心技術缺失,先進製造業發展不足;發達地區引領力不夠,城鎮化質量不高、對城鄉融合貢獻低;青年群體責任心、消費及創新能力強,但壓力大、負擔重,改進這些不足,是調結構的體現。

  積極財政政策補短板聚焦的主要方向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要加大關鍵基本公共服務財政投入。從防控過程看,制約中國疫情防控的突出短板有兩點。首先是醫療資源不足,這與中國公共衛生投入總體偏低、支出結構不合理有關。新增財政支出應進一步支持提升衛生防疫的作用,結合分級診療改革方向,科學布局並加大醫院、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和診所投入,高水平建設醫護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大醫護人員培養和科學研究。其次是科學和人文素養欠缺,助推了危機的發生和擴散,增加了防控成本。一方面,要在科學調整學科結構的基礎上,支持進一步提高高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普及率,優化本碩博學生比例;另一方面,支持著力選拔組建專門隊伍,採用多種渠道,持續開展科學和人文知識普及。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