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文件造假未批先建 誰關掉了環評安全閥
http://www.CRNTT.com   2020-04-22 11:49:58


 
  據悉,2019年全國共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和報告表共約22.0萬個,其中編制較為複雜的報告書僅占7.7%,平均審批時間已壓縮至法定時限的一半左右。全年共有環境影響登記表約116.5萬個,占環評管理總量的84.1%,均依法實施在綫備案不再審批,平均辦理時間僅為十分鐘。

  但另一方面,環評市場開放後,各類環評機構良莠不齊,部分機構專業技術能力不到位,一些為獲取利益敷衍了事的機構低價惡意競爭,導致部分環評報告質量低劣。在實踐中也一直存在事後補辦手續以便項目環評的技術審查能够順利通過等不良現象。

  為了降低上述風險,與環評制度改革相伴的,還有更為嚴格的事中事後監管。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進一步提高了對環評機構編制環評文件的質量要求,同時大幅提高處罰力度,對環評機構和環評文件編制人員實施“雙罰”。自去年11月《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監督管理辦法》施行以來,全國共38家環評編制單位和39名編制人員因環評文件質量問題或信息填報問題被采取信用管理措施。

  監管能否實打實、硬碰硬,關系著環評制度改革成效。近年來,中央環保督察將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的環評責任落實情況作為重要監督內容,對環評違法違規行為的問責力度也在不斷加大。《關於強化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事中事後監管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將嚴肅查處越權審批、拆分審批、變相審批等違法違規行為。去年6月份,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司長劉志全表示,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會重點關注“未批先建”問題,將采取掛牌督辦、約談問責、環評限批等一系列手段措施,予以嚴肅處理,始終保持高壓態勢。

  監管再嚴只是手段,真正能讓環評這道環境風險的過濾器、安全閥起作用的,還在於企業和各級政府轉變觀念,把環境保護真正放在心上。生態本身就是經濟,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保護生態,生態也會回饋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