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它嚴重衝擊了全球能源人的“三觀”。石油驅動了人類社會的現代化進程,是全球貿易量最大的大宗商品,也是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資,大多數進口國還專門為它建設了規模龐大的戰略儲備。石油價格變成負的了,還負的這麼多。石油人都該迷茫了:我們是否掉進了愛麗絲鏡子裡面的世界,看到的都是現實世界的反面?
其次,它打破了我們所有的常規假設。無論是經典經濟學還是新派經濟學,石油作為商品的價格由維持供需平衡的邊際成本決定。在所有商品定價理論中,我們有邊際成本為零(如信息),但還沒有見過邊際成為負值的商品案例。我們之前只知道有地板價,現在我們知道了,還有地下室的地板價,地下室下面不知道還有什麼東西。
最後,它以一個在特定環境下,在當日結算(當地時間14:30)之前3分鐘內的小規模交易(結算前2分鐘只有536手,每手1000桶)形成的價格,影響了全球規模巨大的整個產業。這個特定環境就是上文描述的本次負油價事件發生的宏觀與微觀原因,但值得注意的是,負油價負到40美元,這不是原油實物交割能夠產生的,而是期貨市場短時間內的恐慌性拋售造成的。期貨合約需要一定的保證金並且帶有杠杆,在油價下跌超過保證金範圍之後,合約持有者需要不斷增加保證金,不足就會被強制平倉,恐慌性拋售使得交易價格一路跌入負值的深處。因此,這次負油價是發生在原油期貨市場上的一個金融事件,涉及的交易量很少,並不代表實物市場,卻對石油市場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正是因為這一點,我認為這次負油價事件是荒唐的。目前以庫欣為交割點的WTI作為全球原油價格標杆已經失去意義,而圍繞著WTI的整個定價體系是荒謬的:
首先,一個與國際市場切割的、總人口不到8000人的美國小鎮,居然把自己稱為“世界管道十字路口”(Pipeline Crossroads of the World,見圖),那裡的風吹草動左右著WTI價格。那裡的庫存爆滿和管道阻塞影響的頂多是美國市場,為什麼庫欣便秘卻要讓全世界肚子疼?
其次,結算前三分鐘這麼短時間內如此小規模交易達成的價格卻成為了全球原油及相關產品定價的參照,不僅有失代表性,更有被操縱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