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考古:新發現層見叠出 探起源精彩不斷
http://www.CRNTT.com   2020-04-27 10:30:21


 
  南方地區的考古調查工作也有一定覆蓋。水陽江是長江下游右岸的一條重要支流,流域內宣城麻村舊石器遺址經過考古調查與發掘,調查采集石制品71件,發掘出土石制品78件。遺址埋藏於水陽江右岸第二級河流階地的紅色黏土層中,顯示中國南方礫石工業的特點,推測其時代為大致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

  古人類經過了漫長時間的演化,在更新世最後一個階段,在智力水平、認知能力和對自然環境的適應和主動利用方面獲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人類社會從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而這兩種社會形態之交的轉型研究,越來越引起學術界的重視。

  舊、新石器過渡時期遺址在南北均有重要發現,這些發現為探討晚更新世晚期以來現代人行為複雜化以及整個社會複雜程度,系統再現從狩獵采集社會向早期農業社會過渡的歷史進程提供了重要材料,為解讀中國現代人出現與擴散模式、舊-新石器時代過渡過程中生計模式的轉變等重大學術問題提供了新的視角。廣東青塘遺址是華南新舊石器時代過渡階段的典型洞穴遺址,洞穴中發現了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連續的地層堆積,清理出墓葬、火塘等多個重要遺跡,出土古人類化石、石器、陶器、蚌器、角骨器、動物骨骼及植物遺存等各類文物標本一萬餘件,建立起距今約2.5萬至1萬年連續的地層與文化序列。長城以北壩上高原的河北康保興隆遺址出土了大量細石核、細石葉、石片及動物骨骼等文化遺物,遺址堆積豐厚,出土遺物豐富,初步構建起了壩上地區北部自舊石器時代末期至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文化序列,是本區域考古學文化命名和分期研究的標杆性遺址。

  研究進展

  田野考古是我們對話遠古人類的手段而非目的,將考古材料轉化成科學認識才能體現田野工作的意義。2019年的舊石器考古研究涵蓋了人類起源、石制品分析、制作技術研究、功能分析、模擬實驗、田野工作方法等諸多方面。下面就這些方面進行一個梳理。

  近年來,古DNA研究指示現代人和早期智人如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等存在基因交流,以往古人類起源上的“非洲單一地區起源說”中的“替代”“滅絕”等觀點已無法立足。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高星、李鋒學者等通過對中國發現的舊石器考古材料研究發現,我國乃至東亞地區,石制品原料特點及開發利用方式、石器制作技術、石制品類型、形態與組合特點、區域文化傳統演變等舊石器文化傳統的重要特征具有很強的延續性,阿舍利、莫斯特、石葉等典型的歐亞大陸西側典型元素在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空間內在東亞出現,可能指示了間或的交流,而非文化上的主流及人群的替代。北京大學王幼平教授也梳理了晚更新世華北地區石片石器發展歷程,探討石片石器與南鄰的礫石工業、與北部邊疆地區新發現的莫斯特文化遺存,以及與更晚來自西北方向的石葉/細石器技術的交流互動,提出石片石器是華北地區舊石器文化發展的主流,亦是追溯該地區現代人出現與發展至關重要的考古學證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