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9日電/據安陽網報道,落日的餘輝中炊煙裊裊,在小村落一處低矮的灶房里,劈啪作響的柴火映紅了母親的笑靨,她拍一拍沾著面粉的雙手,將一碗熱氣騰騰的捋面端上桌……雖然離鄉多年,但是那溫暖的一幕深深地刻在王永法的記憶里,浸滿親情的碗里盛滿了他兒時的歡樂。
作為安陽捋面的非遺傳承人,王永法始終用對一碗面的執著,讓捋面從小作坊走向更廣闊的天地。今年4月21日,安陽捋面等24個非遺項目通過專家評審和遴選,被確定為我市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項目。
一碗面里的傳承
細如委綎,白如秋練。有著久遠歷史的安陽捋面被稱為“水引”,是面條界的“老祖宗”。作為我國最古老的面食之一,捋面是在一種漢代面食基礎上發展的衍生品,晉代廋闡《惡餅賦》即描述有“水引”,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也記載有“水引”的做法。由於口感綿軟、好消化、不漲胃,捋面在安陽縣西部百姓中廣泛流傳。
“我是江蘇人,平時很少吃面。我前年來安陽第一次吃過捋面後,綿軟而勁道的捋面讓我印象深刻。因為生意,我每年會來安陽三四次,每次都會過來吃上一碗。”4月24日,在富泉街的永超捋面店內,剛剛點過面的楊先生對安陽捋面贊不絕口。做捋面,王永法始終堅持純手工製作,從和面開始,三揉三餳、切片、捋面、下鍋……每一步都在時間的醞釀中還原著兒時記憶中那碗捋面的味道,不僅讓外地人念念不忘,也讓越來越多的安陽人成為捋面的忠實“粉絲”。
從2015年安陽捋面被確定為安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到2016年9月躋身省老字號產品行列,從2018年入選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到今年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項目,安陽捋面逐漸成為安陽傳統美食的一張名片。市文化廣電體育旅遊局非物質文化遺產科科長郜艶紅告訴記者:“安陽捋面傳承人王永法攻克了捋面製作工序繁雜等難題,實現了捋面生產的規範化和規模化,他自籌資金建設了安陽捋面傳承基地,為捋面保護與傳承作出了自己的努力,進一步提升了捋面在現代人生活中的影響力。”
一碗面里的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