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李志強:如何成為“德法兼修”的時代新人
http://www.CRNTT.com   2020-04-30 11:03:23


 
  基本的道德義務和法律義務是每一個公民都應該遵守的底線,但義務只是道德規範或法律規範的一般性規定,它甚至只構成與權利的“對立”,而只有責任才能將具體的道德和法律上的權利與義務統一起來,成為具體的可實施的要求。由此可以說,責任就是道德義務和法律義務的具體化,抑或說,一個人只有成為責任主體,才能落實具體的權利與義務。責任意識在主體方面集中體現著一個人的精神境界和完整人格。社會責任意識不只是講道德責任,還要講法律責任,它是道德責任與法律責任的統一,即是法律權利義務與道德權利義務的統一。新時代的好公民必須樹立社會責任意識,才能構成營造全社會講法治守道德的個人思想基礎。

  與責任意識一樣,規則意識同樣重要。人們通常更重視道德和法律對維護倫理秩序的重要作用,而對“規則”的作用認識還不夠。社會生活的秩序性常常表現為一定的行為規則體系,道德和法律當然是構成這個規則體系的主體,但“規則”又是二者必不可少的重要補充。進言之,“規則”作為習俗、慣例或約定,介於道德和法律之間,表達了一定範圍中的集體結構及其基本運行方式,也確定了居於其中的人們的權利與義務。“規則”既可以“軟”,也可以“硬”,適用起來比較靈活,因此成為連著道德和法律的紐帶。《綱要》指出,“各類社會規範有效調節著人們在共同生產生活中的關係和行為”,即意味著規則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奉獻意識也是德法兼修的重要內容,它與公共理性一起構成志願精神。新時代的志願精神既包含想奉獻的精神,也包含會奉獻的能力,兩方面協調起來即成為情感與理性統一的德法兼修的素質要求。質言之,奉獻意識主張的不是玩命式的奉獻,而需要公共理性為基礎,這種理性可以簡單概括為“能力有大小,貢獻需盡力”。原國家衛生部曾頒布《老年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對此輿論曾經一片嘩然,似乎當代中國人連扶起跌倒的老人都到了要以“指南”來干預的地步。實際上,並不能據此就斷定中國的社會道德狀況在退步,反倒說明時代在進步。一個健全的社會不僅需要樂於助人的奉獻精神,也需要更好助人的公共理性。將樂於助人與更好助人結合起來的志願精神,是新時代“德法兼修”素質要求的生動體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