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後疫情時代經濟,理性方能走得更遠
http://www.CRNTT.com   2020-05-06 09:34:20


資料圖:在武漢K11購物藝術中心,工作人員操縱機器人進行消毒作業。(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5月6日電/5日,立夏,雖“四月芳菲盡”,但“芳草亦未歇”,一如經歷嚴冬與冷春的經濟,海外媒體已敏銳捕捉到中國複蘇的信號:“中國大城市的交通狀況恢複到去年相同水平”“中國重新開放數千個旅游景點”“電力、鋼鐵需求和汽車制造業等重要指標接近恢複到正常狀態”……無疑,這也給疫情籠罩下的世界經濟帶來信心和動力。

  美國《僑報》5月5日載文《後疫情時代經濟,理性方能走得更遠》,文章說,的確,隨著中國疫情防控成果的顯現,經濟社會運行秩序也加快恢複。這個“五一”小長假,人們的旅游消費熱情重新被喚醒。數據顯示,假期前4天,中國出游人次已破億,實現國內旅游收入430餘億元人民幣。

  此外,企業的複工複產也正在逐步接近或達到正常水平。中國4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50.8%,連續兩個月處於榮枯綫以上。這對世界無疑是個好消息。正如美國《外交政策》雜志的文章所說,中國的商業活動正在恢複,“複蘇表現令人鼓舞”。

  除了傳統的生產和消費,抗擊疫情期間,還湧現不少消費新熱點,從“雲辦公”“宅經濟”,到直播賣貨、智能配送,以及在綫教育與醫療等,人們新的生活方式也成為中國經濟創新與轉型升級的鮮活注腳。

  但在後疫情時代,如果想讓經濟複蘇的腳步走的更遠,也需要更多理性的思考。

  一是理性思考產能與產量。隨著企業複工複產,生產能力得以恢複,但生產方向需要根據市場需求理性調整。比如疫情期間,口罩成為當之無愧的“C位”,大量訂單的湧入,讓口罩生產廠家利潤大增。許多網民感嘆,“無法想象口罩企業一季度有多賺!”除了口罩,消毒液、呼吸機等亦如此。當時,或出於市場需求,或出於社會責任,不少企業加大生產力,甚至跨界轉產,為全球防疫物資的供應貢獻了力量。但隨著疫情形勢的變化,防疫進入常態化,生產不可一窩蜂地盲目跟進。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