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張超漢、馮啓倫:國際防控機制亟待革新
http://www.CRNTT.com   2020-05-06 10:27:27


  中評社北京5月6日電/張超漢、馮啓倫:國際防控機制亟待革新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張超漢(西北政法大學國際法研究中心研究員)、馮啓倫 (長安青年學者和助理研究員)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但國際合作抗疫的牢固防綫至今仍然脆弱,比如少數西方國家雖深陷疫情但仍不忘玩弄政治手段“甩鍋”他國。事實表明,現有突發事件防控國際合作機制嚴重失靈,亟待革新完善。

  首先,夯實公共衛生治理的全球統一框架。為此,需要強化WHO在全球衛生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增強WHO重大突發衛生事件防控綜合能力,逐漸擺脫只作技術顧問的刻板形象;運用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賦予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有所區別的權利義務;并且設立監督與仲裁機制,督促各國履行相應國際義務,等等。

  其次,強化國際法在突發事件防控中的權威性和執行力。始終有人對缺乏強制執行力、具有“軟法”性質的國際法持懷疑態度。為使國際法真正發揮效力,需要加強各國國內法與國際法的協調統一,并運用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修訂《國際衛生條例》相關規定,增加有關公共衛生能力建設的激勵措施、惡意過激行為的制裁辦法,等等。

  再次,盡力改善南北國家間相互疑忌和掣肘的現狀,使發展中國家權益得到充分保障。一是在國際法制定方面,推動強調自由、自治的“共處國際法”逐步向“合作國際法”邁進,更加體現南北共同意志,同時充分考慮發展中國家的特殊情況。二是在話語權取得方面,發展中國家應在加強南南合作的基礎上,更積極地參與全球問題的多邊談判和新規則制定。三是在合法權益維護方面,充分利用現有仲裁機制,運用諸如《名古屋議定書》、“窮國購藥決議”、TRIPS協定等多邊文件,督促發達國家履行國際義務,維護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的基本權益。

  最後,推動全民健康覆蓋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全球衛生安全的前提,很大程度上在於發展中國家公共衛生能力的穩步提高和可持續發展。一方面,在幫助發展中國家完善國內公共衛生體系過程中,國際社會應充分尊重受援助國實際需求和自主發展權,著重加強基本衛生建設和衛生人才隊伍發展等方面的“造血功能”。另一方面,各國自身也應積極籌措資源,支持和實現全民健康覆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