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6日電/金鋒:疫情激發歐盟強烈生存意志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金鋒(上海外國語大學研究員)
新冠肺炎疫情改變著世界,也改變著歐洲。疫情加速了歐盟的危機,也給了歐盟走出危機的歷史機會。整體上看,若把歐洲至今的抗疫分為上下半場,可以說,上半場疫情把歐盟推到生死存亡的邊緣,而下半場的歐洲正在驚醒,有可能起死回生。
27個歐洲國家組成的歐盟在疫情到來之前就已陷入空前危機:英國脫歐給聯盟帶來劇烈創傷,不僅給歐盟的預算捅了個大窟窿,也激起了對歐盟價值的新一輪懷疑。2月底、3月初疫情在歐洲暴發,彼時的歐盟沒有發出災難來臨的預警,沒及時向意大利等重災求救國家伸出援手,沒能有效應對成員國之間封鎖物資、關閉邊界的混亂局面。
筆者在與歐洲學者交流時一再聽到失望的聲音:大疫肆虐,大敵當前,布魯塞爾不見了,疫情可能成為歐盟“棺木上的鋼釘”。一位德國知名作家說,早就看到疫病危險,但歐洲就是視而不見,沒有做好准備,甚至在疫病出現後缺乏防疫物資和檢測工具,“政治家們太幼稚”。看到中國采取大規模果斷措施抗擊疫情,歐洲還認為威脅只是在遙遠的東方發生,甚至認為中國的防疫措施“用力過猛”:不應該封城限制人們的行動自由,沒必要人人戴口罩,不能用大數據協助防控,不應引起人們的恐慌。直到2月初,還有權威的歐洲研究機構和專家相信,新冠病毒的危險度遠低於流感。
可以說,抗疫上半場歐盟措手不及,盡管危機早已經被看到,但疫情仍像是“突如其來”,將歐盟推入生死之地。
疫情暴發讓歐洲遭受“致命一腳”,以至於慕尼黑安全會議主席伊申格爾形容疫情已經觸及歐盟的生存問題,“不僅要救人,還要救歐盟”。
<nextpage>
隨著危機加劇,作為歐盟傳統支柱的法德軸心開始在磨合中發揮作用,馬克龍總統一如既往振臂高呼,歐洲處於“真理的時刻”,要有更多雄心和更大勇氣,為歐洲奠定新的基礎;默克爾總理理性冷靜,表示歐洲抗疫和恢複經濟需要財政支持,德國准備為此“做出顯著貢獻”,歐洲在危機時刻要團結一致,展現出一個“命運的共同體”。觀察家們稱,法德兩國和它們的領導人如此不同,但它們又能這樣不情願地開展互補合作。而恰恰這種不情願的合作可能更是成熟的合作,這是歐盟生存下來的基礎,也是德法實現各自全球影響力的前提。而且,與美國試圖壟斷新冠疫苗不同,德國總理默克爾要求就疫苗進行全球共研共享,美歐之間的抗疫主張和由此展現出來的道德品質顯然不同。
如果疫前的歐盟更多時候是個“好天氣俱樂部”,遭受著疫情衝擊的歐盟則要歷練出承受暴風驟雨的生存能力。對現在的歐盟來說,活下來是關鍵。基於這種視角,可以把上月歐盟峰會通過的一攬子拯救計劃看作歐洲抗擊疫情下半場的開始,5400億歐元的投入不僅僅是財政和經濟問題,也象征著歐盟強烈的生存意志在萌發,進一步抗疫和振興歐洲經濟的措施還將陸續出台。德國將在下半年擔任輪值主席國,危機制度建設將作為振興歐盟的重要內容受到重視和推動。危機是產生凝聚力的催化劑,史無前例的新冠疫情危機給了歐盟重整一體化進程、深化制度改革、提升整體活力和實力的時機。
一般預測,疫後的世界格局將更加紛繁複雜,無論願意與否,可能更加猛烈的大國之爭勢必波及歐洲。自身的利益和悠久文化的驕傲讓歐洲難以順從任何一方,生存,并在大國紛爭中發揮“中間人”作用,已經是布魯塞爾和歐盟主要成員國首都越來越熱議的共識性話題。的確,世界的和平真的需要一個能够勝任“中間人”角色的歐洲,而這首先得是一個團結和有力量的歐洲。歐盟的政治和社會精英們需要清晰地意識到并緊緊抓住疫情危機給予歐盟起死回生的歷史機會。這個歷史機會可能很短,可能隨著疫情的結束便消失不見,可能危機一過一切就又回到喋喋不休的從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