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環球時報評:如何破解國際抗疫話語權的困境
http://www.CRNTT.com   2020-05-08 09:45:22


 

  傲慢偏見下被遮蔽的中國。早在1978年,知名批評家愛德華·薩義德在《東方主義》中曾一針見血批評世界文化傳播中的“西方中心主義”。這種文化上的傲慢和心理上的狹隘迄今還廣泛存在,即便中國從昔日積貧積弱一步步成為今天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東方主義”及背後的“西方中心主義”仍像是符咒一樣,左右著很多人的認知與判斷。在這種傲慢與偏見思維的主導下,加上國際信息傳播逆差和人為的操縱,讓疫情暴發以來中國的真實形象不同程度受到選擇性遮蔽。《紐約時報》此前在評述中意兩國“封城抗疫”時給了截然相反的解讀,無情榨出了“西方中心主義”皮袍下的小心思,即“中國說什麼做什麼,都是錯的”。

  利益驅動下被歪曲的中國。西方社會對中國負面認知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也遠非幾家媒體、幾個政客能夠塑造和左右的,背後還有攀附在這條“反華價值鏈”上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團,要想徹底改變很難一蹴而就。在歪曲中國問題上,西方主流媒體向來衝在台前,西方政客以軟硬兩手間接掌控,軍工集團看重的是源源不斷的軍火銷路,部分商業集團長期出於一己之私暗中發難,一些人權、環保組織依賴營造中國的負面形象而生存,“藏獨”“疆獨”“台獨”“港獨”等力量則利用媒體、影視、圖書來實現既有的反華訴求,公關公司和智庫受“金主”所托,與媒體形成利益捆綁,以專業手法擴大傳播效果,影響普通民眾認知。

  此次疫情給我們提了個醒,無論這些年對外傳播和國際形象塑造做了多少努力,但在“西強我弱”的輿論格局下,中國走出話語權困境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時間,反轉任務長期而艱巨。現階段,中國做任何事都有可能被推上風口浪尖,被誤解、被質疑、被抹黑是一種常態,這是中國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必須經歷的路程,必須承受的代價,最終還是要靠努力發展好自己,才能贏得與中國實力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