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4日電/5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於“貨幣政策傳導效率”相關內容進行了專欄討論。《報告》指出,近年來,人民銀行抓住銀行作為貨幣政策傳導中樞的關鍵,採取多項措施緩解銀行貨幣創造面臨的流動性、資本、利率“三大約束”,著力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目前,隨著“三大約束”明顯緩解,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更為暢通,傳導效率明顯提高。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人民銀行根據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階段性特點,出台了一系列貨幣政策措施。《報告》指出,得益於貨幣政策傳導效率明顯提高,各項貨幣政策措施向實體經濟傳導通暢,有效支持了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緩解了實體經濟的實際困難。
如何評判我國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傳導效果?《報告》分析稱,總體上,評價政策效果關鍵看能否增加實體經濟融資支持總量和降低融資成本。相較而言,無論是從引導貸款投放來看,還是從降低貸款利率來看,我國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更為通暢,銀行的主體作用發揮充分,市場機制運轉良好。
積極引導貸款投放 每1元流動性投放支持3.5元貸款增長
為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國人民銀行根據疫情防控進展先後安排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1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共計1.8萬億元,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政策的精准滴灌作用,支持抗疫保供、復工復產和中小微企業等發展。此外,還通過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和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等舉措,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從引導貸款投放看,《報告》顯示,一季度,中國人民銀行通過降准、再貸款等工具釋放長期流動性約2萬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7.1萬億元,每1元的流動性投放可支持3.5元的貸款增長,是1∶3.5的倍數放大效應。
“存款貨幣是廣義貨幣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由貸款擴張創造的,貸款多增同時表現為企業和居民存款多增,從而有效緩解了企業和居民的現金流壓力,有助於緩解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債務償還、資金周轉和擴大融資等迫切問題。”《報告》分析稱。
相比之下,《報告》顯示,美聯儲一季度投放了約1.6萬億美元流動性,貸款增長約5000億美元,1美元的流動性投放對應0.3美元的貸款增長。歐央行一季度投放了近5400億歐元流動性,貸款增長約2300億歐元,1歐元的流動性投放支持0.4歐元的貸款增長,是2.5∶1的縮減效應。
“通過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效率明顯高於歐美國家,這種情況的出現,也說明國內近年來圍繞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推出的各項改革措施取得了較好成效。”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告訴《金融時報》記者,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更加通暢,也意味著後續金融對實體經濟會有更好的支持,對於推動經濟秩序全面恢復,穩定經濟增長等都會起到較好的作用。
LPR改革效果明顯 有效促進貸款利率下行
從降低貸款利率看,《報告》顯示,3月份,企業貸款利率為4.82%,較2019年底下降0.3個百分點,較2018年高點下降0.78個百分點,降幅明顯超過同期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降幅。政策利率下降的效果放大傳導至實體經濟,LPR改革有效發揮了促進貸款利率下行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