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5日電/面對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和複雜的國際新局勢,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要“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光明日報發表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基地研究員嚴靜峰文章表示,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擴大內需是全面推進復工復產達產和恢復正常經濟社會秩序的迫切任務。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巨大的內需市場是我們應對疫情衝擊,化危為機的強大底氣。在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只要精准施策,有效擴大內需,就一定能夠為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如期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
文章提出,優化供需結構,激活居民潛在消費需求。消費是最終需求,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當前,激活被疫情抑制和凍結的居民消費需求,提振經濟發展信心,對於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更加具有重要性和緊迫性。一方面,要積極出台刺激居民消費的政策,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例如,疫情得到控制以來,全國多個城市發放各類消費券,餐飲企業實行發放優惠券、會員積分、無接觸外賣等方式,激活居民消費潛能,很好地發揮了消費的杠杆效應。另一方面,還要從供給端著手,順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提升供給體系質量,消除無效供給,創造適應高品質需求的有效供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外企業停工停產,產品供給出現停頓,客觀上給中國企業填補國內市場空白提供了機會。為此,要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善供給結構、提高產品質量、提升服務水平,積極促進實物消費提檔升級,推進服務消費提質擴容,從深層次上解決供給同需求錯位的問題,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比如,以此次疫情防控為契機,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擴大保健用品、健康營養食品、健身用品等健康產品的生產銷售,更好滿足居民健康生活的消費需求。
提升服務質量,適度擴大公共消費需求。4月17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適當增加公共消費”。公共消費與居民消費共同構成國內的最終消費需求,適當增加公共消費需求是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公共消費具有福利性、保障性的特點,合理適當的公共消費有助於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目前,中國公共消費占最終消費比重總體偏低,還有增加的空間。適當增加公共消費的重點是增加居民的社會性消費,包括擴大公共衛生、基礎教育、健康養老服務、社會保障、環境保護以及公用事業等方面的支出,為居民提供豐富、優質的公共產品,提升社會公共服務的水平。充分發揮公共消費對居民消費的“擠入效應”,通過減少居民在公共服務方面的支出,並將其轉化為其他方面的消費,進而間接刺激居民消費,引領居民消費升級。通過公共消費加強對小微企業產品與服務的購買,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發展,保護市場主體,促進居民就業。
補齊民生短板,釋放民生領域投資需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民生也是抓發展。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針”。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有效對接,能夠充分釋放民生領域的投資需求,充分激活國內市場潛力,為經濟發展注入持久動力。根據4月17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的要求,當前擴大民生領域的投資需求,可以著重於以下方面: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補短板工程,這些重大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既可以快速帶動投資增量、擴大內需、拉動消費、促進就業、振興經濟,又可以切實改善居民生活條件、創造美好生活環境,提升社區治理服務能力;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通過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公共租賃住房、限價商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棚戶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工程,擴大民生投資需求,帶動相關行業企業的正常運行;繼續推進教育、醫療、健康、體育、養老、文化等領域投資,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為擴大消費、活躍市場提供強勁動力。
新老基建並舉,積極擴大有效投資需求。應對疫情帶來的前所未有的衝擊,強化逆周期調節,最簡單、最快捷、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啟動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4月17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加強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投資,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明確提出了新老基建並舉的舉措,通過新老基建雙輪驅動、同時發力,以強有力的內需擴大來對衝外需的疲軟。所謂老基建,主要是指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等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存在明顯的梯度差距,因此擴大老基建規模仍然具有很大潛力,是擴大有效投資需求的重要領域。所謂新基建,主要是指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大數據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作為新興產業,一方面蘊含著巨大的有效投資需求,數據中心、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已成為各地引領新一輪投資的亮點;另一方面,可以對傳統產業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助力產業升級,激發更多新需求、創造更多新業態,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未來經濟發展的謀篇布局打好基礎。
推進鄉村振興,充分挖掘農村消費需求。激活潛力深厚的農村市場是擴大內需的發力重點,也與推動鄉村振興戰略高度契合。促進農業現代化,用機械化、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機器設備和技術來提升農業生產效率,進而擴大農業對相關工業產品的需求。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加強農村公路交通、網絡信息、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進行農村危房改造,增加農村投資需求。打通消費品下鄉渠道,適應當代農民尤其是青年一代農村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開展“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等專項活動,通過惠民補貼政策等激活農民消費潛力。
創新消費方式,培育和擴展線上消費需求。疫情對線下消費造成了巨大衝擊,線上新型消費卻展現出強大生命力。一季度,中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5.9%,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了23.6%。以直播帶貨、生鮮電商、在線教育、遠程問診等為代表的線上新型消費不斷湧現,逆勢上揚,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線下消費的不足,起到了擴內需、促消費的作用,激活了消費市場的一池春水。為了培育和壯大線上新型消費,擴大內需,各地應結合本地的實際狀況,出台相應的政策措施,積極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用線上新型消費激活內需,進一步釋放市場的消費潛力,為經濟發展蓄勢聚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