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是中國創新指數位居世界第14位,還是高鐵、5G移動通信、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已進入世界前列,這些都是中國進入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標誌。 |
中評社北京5月22日電/5月19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創新型國家建設進展。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表示,過去一年,全國科技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研發攻關,加快成果轉化應用。主要指標穩步提升,2019年全社會研發支出達2.17萬億元,占GDP比重為2.19%,整體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新進展。
新京報發表社論表示,建設創新型國家是中國早就明確的國家戰略,而這次公布的數據表明,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又邁上一個嶄新台階。
不管是中國創新指數位居世界第14位,還是高鐵、5G移動通信、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已進入世界前列,這些都是中國進入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標誌,也是中國不斷加強研發投入的結果。
文章指出,正所謂“無限風光在險峰”,科技創新是一個不斷爬坡和持續攻關的過程,越是到達高點,越需要克服更大困難,要在研發投入上付出更多,以維持科研創新的永續活力。
應當看到,儘管中國研發投入占GDP比重已經達到2.19%,與歐盟平均水平相當,但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在2018年,美國的研發投入就已占到GDP總量的2.84%,德國同為2.84%,而同在亞洲的日本達到了3.5%。這意味著,中國科研投入距離幾大科研強國還有一定的距離,加大研發投入還需繼續努力。
同時,中國科研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也比較突出。比如,中國專利數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但在前沿科技、基礎研究領域,無論是投入力度還是具體成果方面,都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一些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要迎頭趕上,也依然有較長的路要走。
尤其是,貿易摩擦背景下,由於部分國家的技術設限或受影響,關鍵核心技術和基礎研究領域的競爭壓力進一步加劇,這就要求,中國不僅要加大研發投入總量,還要拿出時不我待的氣魄,在投入結構上要向關鍵核心技術與基礎研究領域傾斜,提高中國高精尖技術領域的競爭力。
文章稱,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將為未來一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出謀劃策。在疫情之下,在複雜的國際政治與貿易背景下,加大研發投入也該成為重要議題。一方面,就政策層面而言,中央將會編制新一年預算,在新的預算中,我們希望看到研發投入規模能夠持續擴大,為科研強國戰略輸送更加充足的糧草;另一方面,在社會研發投入上,我們也希望看到企業能夠拿出更多資金,賦能企業發展,以技術打造堅固的護城河,建立起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以期徹底與設限與施壓說再見。
日前公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就提到,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形成機制和組織實施機制,更多支持企業承擔科研任務,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科技創新績效。《意見》對加大科研投入的強調,正是中國實現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應有之義。
目前正在組織編制的未來15年的科技發展規劃和“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將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中國重大戰略需求,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從某種程度上說,堅持“三個面向”,離不開“加大研發投入”這個基座。基座穩,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就會更加順利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