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李東生代表:全球化趨勢不會變,規則會變
http://www.CRNTT.com   2020-05-23 11:51:46


  中評社北京5月23日電/據環球時報報道,“對中國製造業來說,新冠疫情的影響是階段性的,更大的影響來自過去幾年全球經濟形勢發生的巨大變化。逆全球化趨勢及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對中國設立的壁壘,將對中國製造及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帶來深遠影響。而新冠疫情將使這些影響更加極端化。”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不同意一些西方政治家和經濟學家認為全球化未來將被終結的觀點。“經濟全球化一定會繼續,但形態和規則會發生很大變化,全球經濟格局也會相應發生變化。”

  李東生這樣形容經濟全球化新形態對中國製造業的影響:“現在大家說中國是世界工廠,未來可能還要加一句話:中國企業把工廠開到全世界。”“未來,我們要把產業鏈、供應鏈深入到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並不是簡單地把產品賣給世界。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企業不僅自身得到發展,也給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在《關於支持中國企業提升全球化經營能力的建議》中,李東生認為,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將導致與美國業務相關的中國產業鏈出現外移。以全球化程度最高的電子信息產業為例,蘋果公司要求其主要供應商做成本評估,希望將15%-30%的產能轉離中國。惠普、戴爾也要求中國代工廠做同樣評估。如果出現產業鏈大規模外移,可能對中國製造業發展產生不可逆的影響。因此,他建議國家採取多種政策措施,幫助和支持中國企業提升全球化經營能力:一方面實施針對性政策留住核心產業,鞏固國內產業鏈布局;另一方面,完善對外貿易的信息預警機制。美國、日本等貿易大國在應對貿易摩擦方面建立了應對貿易摩擦的預警機制,中國是遭遇貿易摩擦最多的國家,但我國企業獲取外貿信息渠道少且時效慢,國家發布預警信息更多集中在境外安全(疫情、治安)方面。李東生建議,政府應加快構建對外貿易預警機制,發布與海外市場相關情況,如行業商務動態、產業信息、融資條件、市場需求等,幫助企業掌握國際貿易通行規則,規避貿易風險。

  針對我國面板產業中高精尖關鍵材料和核心裝備仍嚴重依賴進口,且從美國引進新技術的合作途徑已基本阻斷現狀,李東生提出建議:一是加強和日本、歐洲等在新型顯示材料和裝備領域具有優勢的國家開展技術合作。日企在半導體材料領域長期保持全球絕對優勢,還擁有一批技術含量高、公司規模不大的家族型企業,適合投資併購。二是針對新型顯示材料研發風險高的問題,建議國家探索完善研發項目管理新機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