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代表委員熱議創新完善“三農”金融服務體系
http://www.CRNTT.com   2020-05-29 09:40:13


(來源:鳳凰網)
  中評社北京5月29日電/據經濟參考報報道,我國農村金融已走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歷程,農村金融服務能力明顯增強,為促進農業生產、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兩會期間,代表委員聚焦“三農”金融服務,針對當前農村金融尚存在的“短板”,提出了進一步健全農村金融法制體系、完善風險分擔機制以及加強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等建議。

  自2007年創立涉農貸款統計以來,我國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對農村金融領域的支持,“三農”和扶貧金融服務環境持續改善。據中國銀行業協會《2019年中國銀行業服務報告》統計,截至2019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涉農貸款餘額35.19萬億元,同比增長7.7%。

  不過,我國農村領域金融供給不足問題仍十分突出。“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這是鄉村振興中村集體需要解決的最大難題。”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市溫江區壽安鎮岷江村黨總支書記陶勛花對記者表示。陶勛花所在的壽安鎮岷江村,過去是一個以傳統花木產業為主導產業的純農業村。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村裡以種植傳統悠久的桂花為主導,發展了盆景編藝、桂花酒、鄉村民宿等產業,村民們也嘗到了產業發展帶來的甜頭。但產業發展除了依靠本地的特色資源,更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也是陶勛花近兩年來的重點工作之一。

  如何進一步滿足農村金融領域的資金需求?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建設銀行湖南省分行行長文愛華建議,鼓勵國有大型銀行積極探索農村金融新模式。在他看來,當前少數農村商業銀行的參與難以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金融需求,而國有大型銀行參與農村金融跟農村商業銀行之間也應該是互補與合作關係,由大銀行、小銀行,全國性銀行、區域性銀行,線上服務、線下服務共同構建農村金融新的生態。在信貸方面從滿足傳統單一的農戶信貸需求,向新興農業生產體系、產業體系、經營體系下綜合多元的金融需求演進。

  涉農貸款的風險控制則是另一個制約農村金融發展的“痛點”。代表委員指出,除了加快農業擔保、農業保險發展,探索有效的農村金融風險分擔機制外,還應加強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鄉村征信體系,促進鄉村信貸市場的健康快速發展。

  民革中央在《關於建立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激勵機制的提案》中建議,發揮開發性金融機構、政策性金融機構信貸支持優勢,為具備條件的社會資本投資項目提供長期穩定的金融產品和差別化服務。加大對社會資本融資擔保支持力度,對為涉農信貸提供擔保的第三方擔保機構,給予一定的風險補償。

  全國政協委員、西南大學副校長溫濤則表示,應加快鄉村地區征信體系建設,實現征信體系和信息互聯互通。“可按照地方數據管理部門主導、地方金融機構牽頭、村級組織參與,各方協同、服務社會的整體思路,形成多元化信用信息收集渠道,保障信用信息時效性。”他表示,建設農業農村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實現數據的直連對接、共享使用,能夠緩解金融市場主體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農村金融服務和數字普惠金融的拓展,廣大農村地區的居民已享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數字紅利”,但這也同樣要求農村消費者具備一定的金融知識技能。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參事周振海表示,應進一步加強金融知識普及教育,提升農村金融消費者和其他普惠金融服務群體的金融知識水平和金融素養,從而將更多經濟主體納入金融服務體系,享受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紅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