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大任。(中評社 黃文杰攝) |
中評社桃園6月1日電(記者 黃文杰)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長、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吳大任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疫情之後,中國大陸有條件可以“報復性消費”,也就是V型反彈,主要是有足夠內需市場,加上疫情沒有歐美嚴重,比較早復甦,很多國家還是要搶著賣給中國大陸,中國大陸也在兩三年之內,要讓自己市場更大,不需要再依賴美國。
他說,對台灣來講,中美對抗全部押在美國是有風險,美國歐洲因為疫情太嚴重,消費可能會萎縮,出口應該是往下走,如果美國的國力或消費力減少,台灣經濟反彈力道就小很多,台灣全部放棄中國大陸市場也不對。
吳大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博士,專長產業組織及賽局理論,曾擔任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已經卸任轉接執行長,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主任,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日前發布5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為64.87點,是2009年12月以來、十年半低點,六項分項指標更連續第五個月同步下跌,從絕對水準來看,目前六項指標全部偏向悲觀(指數低於100),且各分項都創下新低水準。
5月下降最多的是“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的10.5點,本次調查結果為78.05點,下降幅度第二的指標是“未來半年就業機會”,本月調查結果為71.5點,與上個月調查結果相較下降10.3點。
吳大任表示,台灣疫情不錯,但疫情造成經濟衝擊明顯,光就業信心下跌超過10點,還有就是家庭經濟,這兩大指標,嚴重衰退滿符合預期。先前觀光餐飲疫情紛傳結束營業,一旦裁員失業率增加,會影響家庭經濟收入,接下來繳不起房貸,下一步就牽涉到金融的安定性,金融系統性風險很快出現,愈來愈多人被裁員、沒有工作,看事情都是悲觀。
他說,現在一般民眾發現要找工作,或者要轉換工作,跟前幾年來比,困難度增加,不容易再找到好的工作,特別是即將畢業的年輕人,幾乎找不到工作,如果從產業別來看,第一季台灣的製造業表現還算理想,主要是轉單效應,但是第二季是否還是維持訂單?關鍵還是歐美疫情是否趨緩。
吳大任說,美國4月失業率高達14.7%,消費萎縮,連帶會影響全球消費力,台灣主要受災對象可能從餐飲觀光移轉到製造業,都是出口相關產業,因為台灣沒有外銷訂單。
他表示,現在蔡政府推動各種紓困方案,最起碼可以緩解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好比溺水丟救生圈,不會往下沉,但能不能拉上岸,是另外議題,政府能夠做也就是在短期不要惡化,反觀美國紓困力道更大,疫情過後,美國經濟型態也會有改變,特別是消費。
吳大任認為,疫情可能讓美國人記取教訓,不能每個月賺的錢全部花光,設法存款,不是拿到錢就是消費,未來美國消費占比,可能會往下走。
他認為,經濟復甦還是要靠內需刺激,過去10年來,中國大陸開始把出口導向變成內需導向,中國大陸一方面本身是製造大國,生產能量很高,本身也是超大的市場,13億人口,打了兩年的中美貿易戰,中國大陸也在移轉他的市場。看起來,中國大陸有條件可以“報復性消費”,也就是v型反彈,經濟比其他國家早復甦,經濟板塊會有移動。
吳大任指出,疫情過後,很多國家還是要搶著賣給中國大陸,台灣沒有必要全放棄中國大陸市場,但是中國大陸要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市場,相對也要開放,才能吸引大家來這邊賺錢。
他解釋,美國為何不怕貿易逆差?主要是美元是強勢貨幣,人家生產的東西讓你用,要的是美金,同樣道理,如果台灣貿易逆差加劇,東西都賣給台灣,新台幣不是強勢貨幣,別人還是要美金,台灣就危險,因此要讓世界到中國大陸來賺錢,除了擴大內需市場,還想辦法讓人民幣變成強勢貨幣。
吳大任表示,後疫情時代,疫情表現好的國家好比中國大陸,自己本身經濟規模就很大,經濟復甦會比較快,雖然出口還是會受到影響,不過自己本身有很大市場,只要兩三年之內,繼續讓中國大陸市場變大,不需要再依賴美國。
他說,台灣全部押在美國,如果美國的國力或消費力減少,台灣經濟反彈力道就小很多,如果完全把中國市場放棄了,這是蠻可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