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5日電/近日,第九屆北京市文學藝術獎獲獎作品名單公布,《戰狼Ⅱ》《情滿四合院》等影視作品上榜。縱觀這些作品的成功,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作品內容充滿正能量,社會導向積極向上;二是主要演職人員在專業素養和道德品行方面長期受到觀眾認可。反觀此前個別運營失敗的影視作品,或者作品缺乏良好的社會影響,或者演職人員有某些道德問題,以致作品推向演出市場之後折戟沉沙。
由此可見,影視企業存在一定的表外負債,且這類負債和其他行業有顯著區別。具體而言,這包括演職人員以及主要創作者的道德和法律風險、產品問世後引發的社會影響等。這類負債就像一顆“炸彈”,難以確定爆炸的時間點,一旦引爆,威力不可估量,甚至可能拖垮一家企業。
與傳統農產品、日用品以及高科技產品等實物生產過程不同,影視產品主要原材料之一是“人”本身,比如演員。這一生產要素和紙張、肥料、食品、零件等傳統原材料的最大區別在於他是有意識的主觀者。在拍戲或宣傳發行過程中,如果有演員被曝光諸如逃稅、吸毒、出軌等違法或道德問題,將直接影響產品的前期研發和後期推廣。一件影視作品很可能因此“出師未捷身先死”,導致前期投資大幅增加甚至付之東流,各方面成本損耗加大。
進一步說,影視產品生產必須遵守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手機、空調、桌椅等實物的研發和推廣,以經濟效益為主,基本不存在社會效益問題,故而可發揮空間較大;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的生產及推廣,如果不充分考慮積極引導受眾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僅僅以票房收視率點擊率作為唯一評價標準,甚至憑藝人刷流量等不良形式“助力”,則可能引發嚴重的社會效益偏差。這種偏差帶來的誤導,將遠超那些物質層面的實物產品。
降低這類隱性負債的風險,必須防患於未然,嚴格把控生產要素的質量,完善事前監督機制,通過政策和市場的雙重調節加以約束。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提高生產要素的使用門檻,確保原材料高質量,嚴格約束藝人藝德,明確價值取向評估標準,確保評估科學化、精確化和規範化,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消耗。在此基礎上,通過市場競爭優化機制,真正實現良幣驅逐劣幣。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梁劍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