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一枚石核見證百年前的考古傳奇
http://www.CRNTT.com   2020-06-06 10:39:50


 

  高星說:“一百年前的今天,桑志華挖掘出來的石核,是我國境內出土的第一件有確切的地層記錄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物,我國古人類學和舊石器時代的考古學就此掀開序幕,桑志華在此方面的貢獻被中國學術界銘記並發揚光大。儘管之前也有一些外國傳教士找到過一些石器,但都是裸露在地表的,桑志華發現的標本發掘自黃土地層,黃土地層清晰地記錄著人類活動的時代和當時的環境,這樣就把中華大地人類活動的歷史往前推移了數萬年。”

  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1921年在河南澠池縣發現了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一直以來,考古學界認為這是我國原始社會考古研究的開始,中國考古界在籌備明年舉辦學術活動,紀念考古學在這塊土地上誕生百年。但高星認為,中國考古學其實始於1920年6月4日,甘肅慶陽黃土地層中出土的三件更新世石製品是這個學科的里程碑,桑志華是這個學科的揭幕人。

  博物館的“活化石”——北疆博物院

  “桑志華另一個偉大成就是1930年建立北疆博物院,就是今天的天津自然博物館的舊址。”天津自然博物館館長張彩欣介紹。

  北疆博物院是目前我國早期博物館中唯一一座原址、原建築、原藏品、原展櫃、原歷史文獻完整保存至今的博物館,堪稱中國早期博物館史上的一座“活化石”。其南樓修建於1929年,1930年建成,為二層磚混結構,占地面積33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90平方米(含地下室18平方米)。原使用功能為北疆博物院的圖書室、實驗室和地質古生物庫房。

  原北疆博物院圖書室收藏有圖書14000餘册、地圖複製品900餘張以及各類印版等文獻資料。圖書涉及地質學、古生物學、古人類學、考古學、動物學、植物學等20多個學科,其中80%為外文語種,相當一部分都是當時世界頂級學術研究成果的代表性著作和當時在國際上頗具影響力的連續性期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