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於海南省澄邁縣的海南生態軟件園是承接海南自貿港政策落地的重點園區之一。 |
中評社香港6月6日電/在新冠肺炎疫情推高逆全球化浪潮之際,中國官方公布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將把海南島打造成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自由貿易港,并提出了11個方面共39條具體政策,敲定了路綫圖和時間表。
法國《歐洲時報》6月5日載文《海南自貿港:於風浪中的探索》,文章說,“自由”和“開放”毫無懸念地成為《方案》的兩大高頻詞,分別出現了155次和44次,顯見中國此舉的針對性意義。近年來,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不斷抬頭,世界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又遭遇更大的逆風和回頭浪,美國等重要經濟體動輒威脅“脫鈎”“退群”,將世界經濟格局推至質變的臨界點。如何捍衛自由貿易,如何延續全球化,成為時代之問。在衆多解決方案之中,中國態度與智慧一直為外界關切。這一背景之下,海南自貿港建設進入全面實施階段,等於用實際行動表明,世界仍然是開放的世界,全球化即便遇到風浪仍是大勢所趨,那些致力於開放的國家不用擔心未來迎接它們的是關閉的海洋和大陸。
過去幾年間,中國已就進一步擴大開放做出多項探索。以自貿區為例,全國批准設立的就有18個,且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數據顯示,自2018年4月設立自貿區以來,海南外貿進出口總值較上兩年增長31.8%,33家總部企業和7萬多名海內外人才落戶,外商投資增速連續兩年翻番。
從幾年前的“海南自貿區”到如今的“海南自貿港”,一字之差,背後深意大不同。自貿區的定位是“試驗田”,旨在形成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自貿港則對標國際一流標准,開放領域更廣,開放程度也更高,可以說是一個升級迭代的過程。
建設海南自貿港,是2018年中國最高領導人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宣示。兩年時間,《方案》便獲出台,再次展示了中國推動新一輪高水平改革開放的決心。當然,除了兌現承諾,此時推出海南自貿港建設,也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
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產生了不小衝擊,首季度的-6.8%的增長顯示出其巨大破壞力,外貿外資企業的境況更加艱難,如何穩外資、穩外貿已經成為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的重要挑戰。諸如海南自貿港建這樣的施策,無疑可以成為發力點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