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8日電/據解放日報報道,今年1月,上海負責直播運營的MCN(多渠道網絡服務)機構約有5家,然而此後不足半年,機構數量已高速增長了數十倍。來自今年5月剛剛成立的上海市網絡視聽行業協會下屬MCN專委會的統計,上海具一定規模的MCN機構已超過200家。
與此同時,從“人找貨”轉為“貨找人”的直播帶貨,已在深深影響上海的商業與製造業。4月底,上海商業旗艦百聯集團首登直播間,3小時吸引100萬人圍觀,整個5月,在直播和消費券帶動下,百聯各購物中心的女裝、運動、童品等大類出現同比20%以上的罕見增長;今年1至5月,“新上海人”李佳琦成上海品牌最強帶貨人,包括梅林午餐肉、光明牛奶、大白兔奶糖在內,佳琦直播間內賣出4.5億元上海產品,其中玉澤面膜在李佳琦喊出“買它”之後的數秒內就賣出156萬片。
淘寶數據顯示,上海正飛速擁抱直播經濟——在國內一線城市中,上海的淘寶直播無論是用戶觀看數還是各類品牌參與規模,均為全國第一。利用品牌、資源、人才和制度供給的集聚優勢,作為全國新零售橋頭堡的上海,又在直播間裡跑出了“在線新經濟”的加速度。
品牌紛上直播列車
上海直播帶貨,有著中外品牌高度集聚的天然優勢,而疫情成為品牌加速搭乘數字化列車的催化劑。
十餘年來堅持不做電商的高冷範宜家家居,終於在今年首開天貓旗艦店。設計師品牌Alexanderwang、日本潮流服飾品牌Bape等國際品牌,也在今年迅速上線天貓官方旗艦店,且註冊地都選擇在上海。今年以來,上海已新增70餘家“數字化首店”。
趁此勢頭,5月12日,天貓國際聯合上海200多家服務商,共同成立“數字化首店孵化中心”。這一中心專門服務於首次入華的海外品牌,確保30天快速開店。天貓國際商家策略中心總監江帆告訴記者,上海是中國“首店經濟”高地,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