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某個示威日,她與多名身穿黑衣的示威者同處一卡車廂,當時她用微信與朋友聊天,手機不斷發出微信的提示音,周圍的人紛紛向她投以不信任的目光,這種政治先行的高壓氛圍,讓她感到十分難受。
後來因車廂過於擁擠,一名乘客不適暈倒,其他人紛紛讓開,為病人騰出空間,還有人自發為其急救。看到這個場景,梁真真又覺得香港人還是有希望的。
讓小孩捲入風波致身份迷失
她亦曾數次見到商場有人聚集,合唱“獨歌”或呼喊口號,場面雖大致和平,卻讓她心裡不是滋味,因為集結的人群裡,有很多還是年紀很小的學生,更有家長帶著兒童。她質疑:“讓這麼小的孩子捲入政治風波,啟蒙他們的政治意識,這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梁真真認為,經過這場風波,每個香港教育工作者都應該認真反思,教學中是否存在一些不適當的成分,令一眾學生“政治早熟”,造成身份迷失。她並建議,學校應定期組織兩地青年的深入交流活動:“不是一般走過場似的旅遊,而是讓香港年輕人真正有在內地生活的體驗。”
她又說到,香港年輕人英文較好,並關心時政,對具體社會議題有熱情,亦對香港這片土地很執著,這些都是非常難得的優點。如果能將這份熱情好好利用,不過於理想化,而是去切實地建設社會,才將是香港之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