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不理門店(圖片來源:人民網) |
中評社北京6月12日電/據光明日報報道,隨著今年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臨近,“非遺購物節”正如火如荼地開展,一些老字號也紛紛觸電觸網觸屏,借助直播、短視頻等新媒體手段煥發新顔,展現傳統品牌的生機和魅力。然而,近期,162歲的狗不理退市全國新三板,反映出狗不理經營之難,也折射出老字號轉型之困。
高端包子難副其實
對於狗不理退市的消息,網友的評論多是對狗不理包子的“吐槽”和抱怨:口味一般、服務一般,價格卻奇貴;“不理人”的狗不理,當然人不吃、“人不理”。
一位網友說,在天津狗不理的包間吃一頓包子得花1000多元,就是在一樓大廳吃至少也得四五百元,價格高,包子卻不好吃,價格與價值嚴重背離。還有網友曬出了狗不理的菜單:最便宜的包子是傳統豬肉包,12元一個;一品全蟹包22元一個;最貴的吉品三鮮包35元一個。
本是尋常的大眾包子,借助慈禧太后喜歡吃狗不理包子的故事,狗不理就走起了高端路線,賣出皇家禦膳的價格。走高檔路線還是平民路線,關鍵要看消費者是否認可,是否願意買單。
“一頓早餐,8個包子270元,關鍵是包子還不好吃,味道不如路邊攤的。”這表明,消費者不滿的是服務性價比不高。如果包子的質量好,價格高點消費者是能接受的,願意慕名嘗鮮。消費者不可欺,35元一個的包子不比3元的包子好吃,消費者自然覺得性價比低,有上當被宰的感覺。
狗不理包子想走高端路線,並不是價格高、立起慈禧的塑像、裝修高檔就行了,而要加大對品質和文化的挖掘,有高質量的體驗,讓包子、服務、環境等消費體驗都達到高端水準。事實上,消費者感覺狗不理的用餐環境還是上世紀國營食堂的標準,服務還是居高臨下的“傲嬌”狀態,自然不會買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