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採訪了解到,因學致困、因病致困的許多農民工有著學習技能的渴望。“貧困農民工‘造血’能力不足,許多農民工不知道該學啥技能,去哪學技能,甚至沒錢學技能。即便是學了技能又不知道如何找工作。”姜艶鳳說。
為了讓更多農民工像她一樣脫貧致富,實現自給自足,2005年9月,姜艶鳳租了沈陽市第四十七中一個三層小樓的舊教室,成立了沈陽娘子軍家政培訓學校,致力於技能扶貧。截至目前,培訓下崗職工、農民工近10萬人。
為農民工送技能做職業規劃
學校成立之初,開課第一天,課堂上僅有一名學生。上崗農民工沒時間、貧困農民工沒錢進城,姜艶鳳了解到這些後,決定送技能進鄉鎮。於是,在沈陽市城區持續招生的同時,她和學校校長、培訓講師帶著15餘萬份宣傳材料深入遼寧清源、新民、昌圖、黑山、北票等240個鄉鎮的“鄉鎮大集”,進行招生宣傳和扶貧宣講。
利用政府對省級扶貧培訓示範基地的扶持政策,學校相應地減輕農民工培訓負擔,讓農民工學得起技能。培訓一波上崗一波,很快學校“名聲大噪”,品牌效應吸引來更多農民工。
“培訓是過程,找到工作致富才是目的。”娘子軍家政培訓學校校長石源說。學校開發出“新型循環醫院護理教學模式”和“醫護管理團隊教學模式”,與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遼寧省人民醫院、朝陽市第二人民醫院、盤錦市中心醫院等13家醫院的物業公司合作,成立護理團隊,在醫院現場教學。學員畢業之後現場簽約,直接安排進醫院做病患護理和母嬰護理,解決了農民工畢業的出路問題。
“不只是給農民工一份工作,更要解決他們一輩子的收入來源問題。”姜艶鳳深知,許多農民工之所以脫貧後又複貧,就是因為工作不穩定、沒有職業規劃。她發現母嬰類和護理類的家政工作市場需求大,工資也高,便推薦新入行的農民工先學母嬰類的月嫂、護理類的養老護理員兩個崗位的職業技能。形象好、學習能力強、肯吃苦的30~40歲農民工,姜艶鳳推薦到母嬰類崗位上;學習能力一般的50~60歲農民工,姜艶鳳推薦到居家護理、病床護理等工作強度相對較小的崗位上。
從學員、帶教老師、督導到主管,姜艶鳳為每位農民工開辟了一條晉升渠道。家政公司與醫院物業公司合作,承包下婦產科、骨科住院部、重症監護室的護理工作。只要農民工勤勞肯幹,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