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4日電/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實現脫貧攻堅目標。要看到,脫貧攻堅戰不是輕輕鬆鬆一衝鋒就能打贏的,從決定性成就到全面勝利,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艱巨,決不能鬆勁懈怠。脫貧攻堅難在精准、貴在精准、重在精准。如期完成脫貧攻堅歷史性任務,要求各地必須結合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堅持精准施策,狠抓落實,有效提升脫貧質量,以非常之力、關鍵之舉實現全面勝利。
精准識別全面脫貧的關鍵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但要看到,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全部脫貧,這些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如期完成,首先需要精准識別全面脫貧的關鍵問題。
精准識別剩餘貧困人口的數量類別。這是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前提。只有精准識別剩餘貧困人口,摸清貧困人口餘量,找准脫貧攻堅對象,才能真正實現“不落下一人”的目標。而且,越是到最後關頭,越要回答好“扶持誰”的問題,這樣才能精准實施“靶向扶貧”。貧困人口是一個動態變化的群體。我們既要精准識別既定標準下“顯性”的貧困人口,也要精准識別“隱性”的貧困人口。應充分運用社會保障和普查數據以及各類管理工具,建立政府部門自上而下主動識別與貧困人口自下而上主動申報相結合的雙向動態識別機制,做好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的跟蹤監測,實現貧困人口的精准、高效、動態識別。
精准識別剩餘貧困人口的幫扶主體。啃下剩餘貧困人口這塊“硬骨頭”,需要進一步明確扶貧責任和幫扶主體,清晰界定“誰來扶”,實現精准幫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各部門各單位必須普遍強化定點幫扶責任,整合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用於脫貧攻堅。對於深度貧困地區和深度貧困人口,必須考慮其異質性、複雜性、特殊性,分別界定發展生產脫貧、易地搬遷脫貧、生態補償脫貧、發展教育脫貧以及社會保障兜底脫貧的責任主體,發揮制度優勢,攻克脫貧攻堅的“堅中之堅”。
精准識別剩餘貧困人口的脫貧路徑。脫貧攻堅沒有普遍適用的“一般模式”。應基於剩餘貧困人口的分布結構,區分貧困深度和貧困類型,分類規劃符合實際的脫貧路徑,確保按進度脫貧與高質量脫貧目標的協同實現。對於能夠通過發展生產脫貧的地區,必須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盡快培育出帶動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和龍頭企業,穩固脫貧的產業基礎和長效機制;對於生活在“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地區的貧困人口,應加快制定和落實整體搬遷計劃;對於完全喪失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通過各類扶貧開發措施難以脫貧的貧困人口,應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並使其精准覆蓋這一群體。
精准識別剩餘貧困人口的退出方式。按照國家部署,絕對貧困必須按標準、分階段消除。各地必須盡快明確各類剩餘貧困人口退出貧困的具體標準和時間,清楚回答“如何退”。要嚴格執行國家現行扶貧標準,守住“兩不愁、三保障”這一消除農村貧困的底線。同時,貧困縣應結合自身的貧困狀況,設定摘掉貧困帽的具體時間;強化第三方評估,按照摘帽標準嚴格驗收;加大正向激勵力度,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穩定。
精准落實全面脫貧的重要要求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實踐表明,脫貧攻堅越到最後越要加強黨的領導,越要充分激發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脫貧的內生動力,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全面如期實現剩餘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脫貧攻堅,必須精准落實這些重要要求。
必須加強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全面領導。加強黨的領導是根本。全面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必須進一步完善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脫貧攻堅機制。應加強中央的統籌協調,做好政策制定、項目規劃、資金籌措、考核評價、總體運籌等工作;省級應切實負起總責,做好目標確定、項目下達、資金投放、組織動員、檢查指導等工作;市縣要認真抓好落實,做好進度安排、項目落地、資金使用、人力調配、推進實施等工作。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充分發揮黨對脫貧攻堅工作全面領導的顯著優勢,把脫貧攻堅戰進行到底。
必須充分激發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脫貧的內生動力。貧困群體始終是脫貧攻堅的主體。扶貧先扶志,必須著力激發貧困群體發展生產、脫貧致富的主動性。既要通過技能培訓、文化教育使貧困群體獲得致富的能力、受到文化的感召,還要努力營造貧困人口立志脫貧的客觀條件,對於適合通過發展生產擺脫貧困的地區,應從產業資金投入、經營主體培育、科技人才培養等方面入手綜合施策,推動貧困地區現代產業實現內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