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4日電/海外網評:遏制中國?美國心有餘而力不足
來源:海外網 整理:王法治
【編者按】
6月23日,人民日報海外網舉辦主題為“後疫情時代的中美關係”線上金台沙龍。談到中美關係前景,沙龍嘉賓、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表示“審慎樂觀”,原因在於中美兩國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對美重要性正在不斷上升,美國不僅難以徹底遏制中國發展,也無法實現所謂“脫鈎”。
以下為王文發言摘編:
對於中美關係的前景,我始終保持審慎樂觀的態度。這不是因為美國缺乏遏制中國的主觀意願,而是中美兩國綜合實力的對比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特朗普政府上台後,對華政策在各方面折騰三年多,卻幾乎沒有改變兩國關係大框架。這說明,美國已經很難徹底遏制中國發展。
從雙邊貿易來看,中國市場對美國的重要性不斷上升。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背景下,4月份中國重新成為美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並成為美國外貿增長中的新亮點。《華爾街日報》評論稱,在疫情全球肆虐,外貿增長大幅下滑的背景下,“這無疑是黑暗中的一束亮光,一定程度上照亮了美國經濟的復甦之路”。《德國之聲》則在題為《美企:來了,是要留下》的文章中指出,儘管面臨新冠危機以及中美矛盾不斷升級的壓力,大部分美企仍然繼續在華投資;如果不這麼做,美國經濟競爭力就會受損。這說明,中國如今在全球經貿市場占據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中國對美的重要性不斷上升,這並不是美國想“脫”就能“脫”的。
從人文交流來看,儘管白宮一些保守派政治精英對華敵視情緒顯著上升,但雙邊人員往來從未斷絕。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有300餘位中國學者的十年期簽證被美國政府取消,這可以看成是對華強硬路線的一個縮影。但從主流看,直到疫情暴發前,中美之間每年人員往來達500萬人次,平均每天有1.7萬人往來於中美之間,每17分鐘就起降一個航班。
從企業合作來看,美國近年來動用各種手段打壓中國企業,事實上卻收效甚微。比如,白宮以國家安全為名進行“長臂管轄”,對中國移動通信領域的科技企業實施濫訴。最終用戶和市場還是“用腳投票”,往往會做出最符合市場規律的選擇。
種種跡象表明,美國打壓中國雷聲大雨點小,根本原因就在於其心有餘而力不足。面對一個虛張聲勢的“紙老虎”,我們應當重視,卻不必特別在意。一方面,堅持擴大開放,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踏踏實實辦好自己的事;另一方面,要端正心態,對美國既不要仰視,也無須俯視,在保持戰略定力的同時,增強輿論塑造力,向世界傳遞出更多理性平和的中國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