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當說,馬英九堅持“九二共識”是有貢獻的,但也有重大錯誤,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沒有恢復“國統會”及《國統綱領》。諷刺的是,他本人就是籌備成立“國統會”及研擬《國統綱領》工作過程中的核心幕僚,但他卻沒有珍惜這個珍貴成果。其二,一方面,馬英九要推動兩會談判,另一方面又要“踏煞車”,委任台聯黨“不分區“立委”賴幸媛為陸委會主委。也是諷刺的是,在二零零六年的“經續會”中,圍繞著開放八吋晶圓及金融機構登陸大陸等議題上,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蔡英文,倒是成為“促進派”,就是賴幸媛極力阻擾。後來在與會成員尤其是台商代表的努力下,通過了相關議題。但馬英九卻委任此人為陸委會主委,傷透了多少積極推動兩岸交流合作的人士的心。其三,後來在馬英九和吳伯雄的共同努力下,對“胡連會”決定要推動落實五項任務,已經達成了三項半(第四項“促進協商台灣民眾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只是落實了以“觀察員”名義出席世界衛生大會)但馬英九卻對“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及其先行的進行兩岸政治對話,持抱“暗中抵制”的態度。如果馬英九當時能夠採取積極態度的話,可能台灣地區的政治發展史,及兩岸關係發展史,都將要改寫,國民黨也不會面對現在再次丟失政權及淪落為中型政黨的窘境。
吳敦義更應負責,其實現在他批評現在的國民黨當家人“不能只看選票”,就正是他在競選國民黨主席時,對“九二共識”所採取的態度。當然,現在有所覺悟,終究是好事。
實際上,“九二共識”是國民黨在二零零八年的“立委”和“總統”大選,及二零一八年的“九合一”選舉中,獲得大勝的重要因素。也正因為如此,蔡英文在二零一二年輸掉“總統”大選後,才說出了那句“輸在最後一裡路”的名言。而民進黨中央也決定重設中國事務部,還進行名為“華山論劍”的“中國政策大辯論”,制定了相對進取的大陸政策及論述。
而現在的國民黨,卻偏要“自廢武功”,將“九二共識”定位為“歷史事實”,這已經是民進黨化。因為這個論調,與陳水扁當年在遭到窮追猛打後,不得不承認曾經“有九二談判的歷史事實”;及蔡英文在第一個“五二零講話”中,“一九九二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我尊重這個歷史事實”的論述,幾乎一模一樣。
“改革報告”對“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態度,雖然與蔡英文的刻意歪曲有一定的距離,但也是在持否定態度,並將之與“九二共識”混為一談。其實,兩者之間是既有相連,但也有一定區隔的。其中“九二共識”是兩岸協商及追求和平統一的政治基礎,而“一國兩制”是對未來統一後的制度安排。國民黨在此問題是吃了虧,只能埋怨自己的論述功底不足,及政治反應不夠靈敏,哪能“拉屎不出賴地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