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8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巨大衝擊,多國先後加強貨幣寬鬆政策,負利率趨勢是否會擴大引發關注。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建議,各國應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新興經濟體尤其要注意防範其負面外溢效應。
多國“開閘放水”,利率下調至歷史低位
近幾個月來,多國“開閘放水”,進一步加強貨幣寬鬆政策,下調利率至歷史低位,以刺激經濟復甦。在負利率“陣營”,歐洲央行維持存款機制利率-0.5%、主要再融資利率為零不變,日本央行表示負利率政策2023年度以後仍將持續。
不少其他發達國家則採取了接近於零的極低利率,負利率“陣營”是否會擴容引發廣泛關注。美聯儲3月先後緊急降息50、100個基點,在最新一次議息會議上,美聯儲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在零至0.25%之間,現行的零利率政策很可能會持續至2022年底;英國央行基準利率僅為0.1%,5月更是首次以-0.003%的負收益率發行37.5億英鎊2023年到期的債券;韓國央行年內已兩度下調基準利率至0.5%;新西蘭、加拿大央行將基準利率均降低至0.25%。
負利率產生於低通脹、低增長、持續低利率背景下。國際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發生以來,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傳統貨幣政策已難以產生明顯效果。為對衝經濟下行局面,歐元區、日本、瑞典、瑞士、丹麥央行紛紛推行負利率,以刺激投資與消費,促進經濟復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