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球大變局下的中國經濟新脈動
http://www.CRNTT.com   2020-07-14 08:58:18


 
  “四萬億”釋放潛力

  文章認為,“新基建”不僅能夠短期擴大有效需求,而且能夠長期擴大有效供給,通過增加資本存量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促進經濟長期增長。在所有宏觀對衝政策中,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無論是減稅、基建、現金補貼還是消費券等工具,都是要麼通過央行發行貨幣,要麼通過政府增加債務。從債務周期或金融周期的角度來看,關鍵是考慮當前增加的債務能否帶來未來的收入。純粹通過貨幣超發刺激消費不會有資本形成,不會提升長期經濟增長潛力,只會導致巨大的債務懸空和金融風險,削弱長期競爭力。

  比如美國長期超發貨幣,過度消費,導致2007年次貸危機和2020年流動性危機,競爭力大幅下降,霸權地位不斷削弱;南歐國家寅吃卯糧,國家高福利、低儲蓄、高負債,引發了2009~2012年歐債危機,讓曾經財雄勢大的歐洲日薄西山。反過來說,擴大有效投資可以增加資本形成和未來收入,提高長期經濟增長潛力,促進經濟良性循環。中國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實行大規模超前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成功應對了危機,也為中國經濟高增長和製造業崛起奠定了堅實基礎,這是中國經濟奇跡的秘訣。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是大規模超前基礎設施建設的受益者,抓住了改革開放和全球化的紅利。沒有適度超前的基建,怎麼會有中國製造的強大競爭力?沒有超前的網絡寬帶建設,怎麼會有互聯網經濟的繁榮發展?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時,中國通過增發長期國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成功地應對了危機,還為2001年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後成為“世界工廠”以及經濟高速增長集聚了巨大能量。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中國推出“四萬億”投資計劃,當時爭議很大,但現在看來意義重大:大幅降低了運輸成本,提升了中國製造的全球競爭力,釋放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強勁潛力。

  長期以來,中國進行大規模超前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的研發和鋪設,成功培育了一批批新經濟、新技術。在移動支付、電子商務、新零售、人工智能、共享出行、5G等領域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催生出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等世界級科技巨頭,全球經濟獨角獸企業數量僅次於美國。改革開放初期有句話叫“要想富,先修路”,經過幾十年的“基建狂飈”,今天中國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基礎設施,為吸引全球跨國企業、布局最完整的全球產業鏈、搶占全球科技創新制高點、破局美國“新冷戰”戰略遏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字路口與投資良機

  文章指出,“新基建”是未來新經濟、新技術、新產業的基礎設施支撐,是大國競爭的關鍵勝負手。隨著新基建的逐步展開,營商環境、服務業開放、多層次資本市場等制度領域的完善,對上下遊行業有很強帶動性。以5G為例,未來將以萬億美元級的投資拉動十萬億美元級的下游經濟價值,中美兩國將決戰新一代信息技術。中國移動通信行業經歷了1G空白、2G落後、3G追隨、4G同步的發展歷程,今天我們終於在5G時代走在了前沿,在標準制定、產業鏈配套等方面擁有了話語權。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為智能經濟的發展和產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底層支撐。5G與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車聯網、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等應用場景的不斷成熟,推動社會進步和人類生活方式的變革。

  中國經濟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公共政策正面臨重大抉擇。危機並不可怕,關鍵是怎麼應對,能否化危為機。比如中美貿易摩擦,雖然一開始是危機,但我們化壓力為動力,大幅加快了久拖不決的改革開放進程,堅持了市場化方向,為經濟社會轉型贏得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我們不要放過任何一次危機:1998年遭遇金融危機後,我們推動了國企改革和住房改革。2001年面對“狼來了”的擔憂,我們主動擁抱全球化,加入WTO,極大地釋放了人口紅利,開啟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黃金十年。

  當前面對疫情全球大流行、中美貿易摩擦、增速換擋、結構轉型等重大挑戰,中國力推新基建,此消彼長。我們深信,在這場史詩般的改革戰役中,經歷過改革開放轉型洗禮後的中國經濟,前景將更加光明,最好的投資機會就在中國。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