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文物為何因災害受損
http://www.CRNTT.com   2020-07-22 11:04:38


 
  文物防災存在什麼問題

  宋新潮表示,我國在文物防災減災技術方面研究十分不夠。我國文物、建築學界對文物建築的保護研究集中在建築格局、形制、結構等方面,對文物自身具有的防災抗災功能關注不夠,未能形成系統的文物防災理念和技術體系,文物修繕中防災減災措施缺少針對性指導,許多文物自身的防災抗災功能尚未很好發揮。

  除此之外,防災減災整體能力不強。一些地方文物防災減災工作未得到應有重視,文物防災減災尚未作為重要和專項內容納入地方自然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和防災減災體系當中。同時,各地基層文物部門和文物保護管理機構隊伍建設薄弱,人員力量普遍不足,防災減災物資裝備保障不夠,缺乏有效搶險救災專業力量,面對重大自然地質災害,文物應急處置和搶險救災工作就顯得力不從心。

  “文物珍貴脆弱、類型多樣、分布廣泛、產權複雜,防災減災工作既是系統工程,也是專業工作,需要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協調配合、共同努力,也需要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宋新潮直言。

  他建議把將文物防災減災統籌納入防災減災體系,在重大自然地質災害中,將文物作為國家和人民重要財產,統一協調實施搶險救災。同時,要進一步完善文物防災減災應急機制,指導各地根據實際制定文物防災減災和搶險救災應急預案,完善文物災害險情監測預警、風險評估研判、災情防範、受災處置、信息報告、災後修繕修復等一系列應急處置程序和措施,開展應急培訓和演練,切實增強文物安全應急處置能力。

  此外,文物修繕中要考慮防災問題。開展文物災害風險評估,在堅持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不影響文物本體安全和環境風貌的前提下,將建築加固、防震、防滲、洩洪等文物防災抗災措施,作為文物修繕內容予以同步考慮、同步設計、同步實施。

  加大文物防災減災研究也是國家文物局今後工作的重要內容。記者了解到,由國家文物局聯合科技部申報的“不可移動文物自然災害風險評估與應急處置研究”項目已經在2019年立項。喬雲飛介紹,該課題以不對文物本體進行干擾為前提,圍繞洪澇、大風、地震3種自然災害,選擇四川、山西地區古建築、石窟寺、古遺址不可移動文物,開展不可移動文物災前、災中、災後風險評估與應急處置研究。

  宋新潮還專門提到,要向老祖宗學智慧。北京故宮科學的排水系統使其600餘年始終未遭水害,四川都江堰本身即是分水排沙洩洪水利工程,安徽壽縣古城城墻石堤岸、涵洞、月壩等系統設計構成了完善的城市防洪體系,贛州古城“福壽溝”是宋代城市排水系統等,它們至今仍發揮著重要的防汛抗災作用。宋新潮說:“當前一項重要任務是組織開展專項系統研究,深入挖掘一些古城、古村落和古建築等本身具有的獨特防災體系和抗災功能,充分發揮其在現代城鄉防災減災中的重要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