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財政支出穩定,發債工作成績顯著。
1—6月份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6411億元,同比下降5.8%。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16344億元,同比下降3.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0067億元,同比下降6.2%。
2020年安排新增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比上年增加74.4%。經國務院批准,前期分3批提前下達了新增專項債券額度2.29萬億元;近期剛剛下達第4批額度1.26萬億元。今年以來,新增專項債券發行使用情況良好。
最後,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增長平穩。
2020年1—6月份累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31479億元,同比下降1%。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591億元,同比下降20%;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29888億元,同比增長0.3%,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8129億元,同比增長5.2%。
2020年1—6月份累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45212億元,同比增長21.7%。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支出630億元,同比下降27.9%;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相關支出44582億元,同比增長22.9%。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相關支出28820億元,同比下降10.7%。
化危為機需要加大科技投入
文章提出,面對海外日益嚴峻的新冠疫情形勢和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建議化危為機,加大對科技的投入。
具體而言,5G產業鏈是未來幾年較為確定的行業性政策刺激方向,網絡的建設將推動運營商資本開支提升,帶來通信板塊行業性投資機會。5G應用場景、國產軟件的自主可控等領域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成為中國科技追趕的主力戰場之一。按照我們的測算,中國在5G基礎設施和應用方面的投資在未來2-3年將累計超過萬億。
高端製造業是一國工業部門的核心和硬實力。今後一個階段,中國高端製造業,比如半導體晶圓製造、激光、機器人、工程機械等行業需要得到重點扶持發展。
首先,經濟金融問題的重點在提高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
目前很多經濟結構和金融穩定的問題,主要是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過低帶來的。貨幣政策寬鬆,但實體經濟沒有足夠的吸引力,還會使得更多的流動性不願意進入實體經濟,從而進入金融市場,造成資產價格泡沫。資產價格長期泡沫,不利於存量資產較少的低收入階層,造成社會的貧富差距逐漸拉大,全球民粹主義抬升,造成局部地區的政治不穩定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
前瞻地看,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處於偏低的階段,同時各國的貨幣當局又往市場注入了巨量的流動性,未來半年到一年會不會造成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這主要取決於寬鬆的貨幣政策有多少到達了實體經濟,並真正進入了實體經濟的再生產和再循環過程。按照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投資回報率水平,我們認為資金主動進入實體經濟的占比並不會很大,大部分行業的回報率依然不具有吸引力,資金率先進入資產領域的概率更大一些,全球寬鬆帶來的普遍通脹壓力並不會失控。
加大對科技的投資,是實現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提升的關鍵。經濟增長中技術進步主要來源於科技進步和生產方式的改善。其中,科技進步對技術進步的影響較大。按照前文的分析,中國要想在經濟潛在增速下降的階段,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通脹壓力和資產泡沫的風險,核心的措施就是持續加快科技進步的速度,發揮科技對經濟的促進作用。
與此同時,科技進步具有一定的准公共品的特點,具有較強的正外部性,且私人投資科技研發失敗的概率很大。日本半導體行業的興衰史告訴我們,半導體進口替代需要加強產業鏈之間的有機合作,同時需要國家意志在行業發展過程中給予足夠的研發支持和金融支持,抓住商業模式、下游應用的新興趨勢,實現持續增長。
其次,通過財稅和金融政策支持科技投入。
在海外新冠疫情日益嚴峻,海外關係複雜的背景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短期內可以起到托底宏觀經濟的作用。如果在短期政策目標的基礎上,加上對中國經濟中長期持續發展的考慮,將有助於化危為機,變短期為長期,變刺激為發展,變危險為機遇。
財政政策應該發揮總量和結構的優勢,持續加大對科技的投入和支持。建議,第一,增加預算內財政支出中,適度提高對基礎科學、高端製造業的財政支持;第二,對於初創的科技企業,給予更大的稅收優惠,提供足夠的科技進步獎勵和便利;第三,對於科研人員和科技成果的初期收益,給予更大力度的減稅政策;第四,對高等教育中涉及基礎科學科目,財政在教育資金的安排上要更加明顯地予以側重支持。
貨幣政策雖然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基於總量的考慮,但近年來其總量和結構的措施較多,對於支持科技企業的效果也非常明顯。短期調節經濟增長的總量貨幣政策主要為:(1) 短期內貨幣政策寬鬆的必要性依然存在。為了給中長期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穩定的形勢,2020年中國貨幣政策的主基調可能還將是穩健,保持適度的寬鬆;(2)央行通過直接向實體經濟注入流動性的方式來對實體經濟進行結構性的扶持。本次疫情期間央行給予出現短期困難的實體經濟企業以直接的資金補充,起到了較好的效果,也保障了短期經濟,特別是關鍵領域企業的正常運轉。央行基礎貨幣投放機制的改善應該具有中國特色,應該審時度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創新。
貨幣理論的發展來源於實踐,貨幣政策在促進中國科技進步方面可以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建議,第一,增加貨幣資金的專項安排,更大力度地支持科技進步研究和投資;第二,成立促進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科技企業融資的專項基金,由央行直接提供成本較為便宜的資金和較長的信貸期限安排,降低科技型企業的融資困難程度;第三,對科技企業的海外併購提供足夠的海外金融支持,對於核心技術領域予以側重支持。
具體而言,金融市場的改革對科技進步具有重要意義。比如科創板設立,註冊制改革,新股延續常態化發行,以及新三板增量改革政策出台預期增強,實體經濟企業的融資渠道更加多元,融資獲得感顯著增強。金融市場對科技型企業融資功能的帶動作用,將在未來一個階段加速中國科技力量的強大。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科研人員將得到足夠的激勵。
中國未來的科技創新、醫療健康、日用消費等結構性機會較為顯著。在激烈的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歷史的趨勢無法阻擋,中國的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也將大勢所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