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盲盒”自助售賣機吸引市民圍觀 |
中評社香港8月14日電/神秘感正推動中國數十億美元的玩具設計行業,核心是盲盒。對年輕的大學教師李淑特(音)來說,它們令人欲罷不能。她已擁有100個此類玩偶。李是一個正呈爆炸式增長的粉絲群的代表,該群體推動盲盒銷售2018至2019年猛增600%。這種“藝術玩具”被中國某電商平台列為去年增長最快的商品之一。
美國“精旅”網站8月11日載文《盲盒能成為連接中國博物館與千禧一代的紐帶嗎?》,文章說,中國文化機構正利用這種趨勢。兵馬俑是古代的無價奇跡,但對其保護機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來說,以它們為形象的產品具有真正的商業價值。去年該院兩次發行限量版兵馬俑小雕塑,僅數分鐘就在電商平台上售罄。三星堆博物館一年多前就推出盲盒,將收藏的青銅鳥、祭祀面具等轉變為10厘米模型。2019年該館利用此類知識產權產品創收140萬美元。北京故宮博物院也推出盲盒。
追隨盲盒熱潮,是中國的博物館更廣泛攻勢的一部分,旨在讓自己變得更有趣,更接近年輕觀衆。業內人士說,近年來時髦營銷手段已成為中國很多博物館總體戰略的關鍵。連大英博物館也於今夏在上海高端購物中心推出埃及萌神快閃店。
文物和文化保護組織與機構,正努力為其所保護的對象編織吸引人的故事,巧妙地將知識產權轉化為可收藏的成年人玩具。營銷咨詢人士諾伊爾說:“這是讓年輕消費者出於消遣目的考慮前往博物館的絕佳機會。”
這種微模型營銷引發的短期喧鬧,會令一些機構作為藝術文化中心的角色蒙上陰影嗎?專家認為會,但鑒於傳統博物館正肩負吸引更年輕群體的使命,或許值得冒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