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他用愛心燃起山村的文藝夢想
http://www.CRNTT.com   2020-08-18 11:42:43


 

  寂靜小山村變得文藝起來

  2019年10月20日,“水包美術館”在坊口村亮相。這個僅有15平方米的“大水包”對村民們來說並不陌生,它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初,用600年前的長城磚砌成,曾經是坊口村打井取水用的水房,因外形酷似一座蒙古包而得名。80年代初,古井枯竭,大水包也就此荒廢,成了村民們的雜物間。

  在孫立軍團隊的用心設計下,“大水包”保留了原來的造型結構,頂部採用自然光,節能環保,用於定期展陳、拍賣藝術家以“坊口”為題材的藝術作品,拍得款項部分用作公益,支持“晚春老人公益食堂”的再建設。與此同時,孫立軍還捐款修建了一個9平方米的“最小民宿”,所得利潤同樣捐給公益食堂。今年6月,“春記”公益畫展如期舉行,孫立軍與學生的20幅寫生作品在一個小時內全部拍出。

  “我希望不僅讓老人們老有所養,還要老有所樂。”去年8月,孫立軍在坊口村發起了第一屆“鄉村電影節”,並建起了“鄉村電影資料館”,陸續補充影片資源供老人們欣賞。“辦這個鄉村電影節,初衷是想讓老百姓看自己的故事,但當時第一屆還做不到,於是就放映了幾年前我們拍攝的一部公益電影《150小時》,講的是為雲南貧困山區小學捐廁所的故事。”

  在開場前,孫立軍還特意放了一段拍攝當地村民生活的花絮。“我們修繕了村裡的老戲台,老人們就坐在台下看露天電影,大家看得開懷大笑。”孫立軍還記得,當時村支書感慨地講了這樣一番話,“這是他時隔40年再次登上這個老戲台,也是他40年來頭一次看到村民們這樣集體的歡笑。”

  自從和坊口村相遇,孫立軍幾乎每一兩個月就要去一次,不僅自己去采風、寫生,還在村裡建起了電影學院的學生基地。“每年暑假,會有很多學生到那邊游學,隨著坊口村這兩年知名度不斷提高,縣裡給專門修了公路,不少遊客也喜歡到這裡來旅遊、體驗。”

  昔日沉寂的坊口村變得文藝起來,村民們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孫立軍說,他並不希望把這裡變得非常繁華,只希望它能夠可持續地發展下去,讓老人們平安、快樂地度過晚年生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