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立足國內大循環 推動新型全球化
http://www.CRNTT.com   2020-08-19 08:20:28


 
  四是,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輸血”;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幹細胞,為金融“造血”,二者之間循環往複、相輔相成。近年來,中國金融改革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特別是2019年9月,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取消QFII和RQFII投資額度限制,推動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程度進一步加深,也有利於打通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循環中的“堵點”。長期以來,由於以資本市場為核心的現代金融體系尚未形成,導致產業資本間接融資比重居高不下,國有企業長期負債經營、杠杆率較高,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金融資本服務產業資本的功能弱化,而產業資本“反哺”金融資本的功能明顯。今年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36.7%,商業銀行淨利潤增長5%,利潤增長主要來自貸款、債券;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中國11家銀行所賺取的利潤占108家中國大陸上榜企業利潤的47.5%,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10家銀行利潤則占到124家中國大陸上榜企業利潤的44%。經濟與金融的這種循環模式可能導致一些具有成長力的實體企業因債務負擔、資金鏈斷裂而夭折。而發達國家的資本市場在2008年金融危機和這次疫情期間都較好發揮了服務實體經濟功能,股市屢創新高,直接融資便利,同時分散了銀行風險。應抓住全球經濟格局調整契機,以建立資本市場為核心的現代金融體系為目標,以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為底線,以國有金融資本為主體,按照《企業國有資產法》要求,堅持政府公共管理職能與出資人職能分開,探索加強國有金融機構出資人專職專業的統一監管,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功能,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暢通經濟與金融良性循環。

  五是,推動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共贏發展。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民營經濟是中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二者之間既競爭又合作,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當前,在中國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更加優化吸引外資環境以及鼓勵高水平“走出去”的情況下,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一體化進程加快,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都面臨著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只有發揮各自優勢、相互取長補短,才能相得益彰、共同發展。民營企業生於競爭、存於競爭,經營機制創新性強、市場化程度高,如科技型企業騰訊、阿里巴巴的股權結構分別為南非報業(現在占騰訊公司股比31%)、日本軟銀(現在占阿里巴巴股比34.4%)控股,但第一大股東“控股不控權”,經營控制權由創業團隊即合夥人掌握。民營企業的這些創新,為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參考。今年5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指出,對混合所有制企業,探索建立有別於國有獨資、全資公司的治理機制和監管制度;對國有資本不再絕對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探索實施更加靈活高效的監管制度;對充分競爭領域的國家出資企業和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出資企業,探索將部分國有股權轉化為優先股,強化國有資本收益功能。應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為契機,在全面深化改革、激發內生動力的同時,也要善“借東風”,鼓勵支持國有企業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與各類所有制企業合作,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暢通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良性循環。

  推動新型全球化

  文章指出,2019年9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的《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白皮書提出,各國應攜起手來,總結歷史經驗與教訓,加強協調、完善治理,推動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新型經濟全球化。因此,新型經濟全球化是開放的全球化,不是排斥異己的全球化;是包容的全球化,不是改造別國的全球化;是普惠的全球化,不是拉幫結夥的全球化;是平衡的全球化,不是兩極分化的全球化;是共贏的全球化,不是贏者通吃的全球化。

  新型全球化的思想內容,既來源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天下大同觀,又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發展觀,概括起來就是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理念,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根本目標,團結世界各國一起發展、可持續發展。用新型經濟全球化理念認識雙循環格局,就是推動形成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合作共贏、良性互促的發展格局。

  2013年至2019年,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累計總額超過7.8萬億美元,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1100億美元,新簽承包工程合同額近8000億美元。今年世界經濟形勢異常嚴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下降4.9%,世界銀行預計下降5.2%,全球93%經濟體將陷入衰退,明年的不確定性很大。中國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對外直接投資位列全球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0%。特別是成功控制疫情並在二季度實現經濟正增長,上半年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81.2億美元,同比增長19.4%;中歐班列累計開行5122列,同比增長36%,許多國家把拉動世界經濟復甦的希望寄予中國。應找准修復國際經濟循環的著力點,把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新型經濟全球化的重要途徑,發揮好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走廊、工業園區、交通設施等重點項目上的骨幹作用,樹立可推廣可複制的經驗模式,激活所在國的內生經濟和消費需求,為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貢獻力量。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