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25日電/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姚志勝在《文匯報》撰文表示:大規模普測有效遏止病毒擴散,不僅是為本港內部重啟經濟、刺激消費、增加就業打好基礎,也是為設立“健康碼”,重啟跨境經貿旅遊往來,為本港經濟民生注入活力創造條件。得力於中央的支持,香港一直希望推動的大規模社區普測終可實現。一些別有用心的攬炒政客,為一己私利,罔顧市民健康安全,憑空捏造謠言,企圖搞垮普測安排,必須予以揭露和譴責!一些國家連佩戴口罩也變成政治角力工具,拖累抗疫工作,導致疫情成災,值得引以為鑑。全港市民為自身健康和切身利益考慮,也為社會重返常態著想,都應擯棄無謂爭拗,踴躍參與普測。
特首林鄭月娥日前宣布,社區普及檢測新冠病毒將於下月1日開始,最快今個星期接受網上預約。根據安排,中央提供的資源足夠應付全港750萬市民檢測之用,為香港有效抗疫走出正確和重要一步。
全面切斷社區隱形傳播鏈
香港第三波疫情爆發以來,雖然確診病例數量有下降,但感染源頭未明、確診者病死率高兩大問題仍然亟待解決。新冠病毒十分狡猾,有22.6%患者並無病徵,但仍具傳播病毒的能力。香港社會抗疫疲勞的現象非常明顯,放寬社交措施可能會引發新一波疫情。面對社區仍然存在很多隱形傳播鏈,只要力所能及,香港社會都應合力除惡務盡。
事實上,不少國家和地區嘗試重開經濟後,疫情都出現反彈。香港要夯實疫後重啟經濟民生活動的基礎,以大規模普測全面切斷社區的隱形傳播鏈,貫徹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原則,不讓病毒再有可乘之機,至關重要。在這樣的背景下,全民檢測已是如箭在弦,不得不發。
眾所周知,當前香港經濟陷入谷底,固然與新冠疫情限制經濟活動有關,但是疫情反覆,兩地不能正常通關,也制約了內地活水對香港經濟的支撐,大規模普測就是為“後疫情時代”振興經濟和恢復兩地正常交往創造必要條件。
政客造謠誤導用心險惡
短期而言,大規模普測有效遏止病毒擴散,令確診大幅減低,這是為重啟經濟、刺激消費、增加就業創造條件,讓政府限制措施可以放寬或取消,以恢復市民正常生活和社會經濟活動,旅遊業、飲食業、娛樂業等行業便可重拾生機,擺脫關門厄運,失業率才有望回落。
中期而言,大規模檢測對經濟更重要的意義,就是為設立“健康碼”打好基礎。眾所周知,兩地頻繁交往,是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重要條件。現在,香港要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更要排除疫症制約,早日恢復通關。一旦“健康碼”與內地互換,兩地恢復通關,往來人流逐步回升,將有力刺激香港經濟活動,各行各業受惠。可以預見,透過大規模社區檢測,令本港疫情受控,可以重啟跨境經貿和兩地旅遊交往,為本港刺激經濟、改善就業注入動力。
令人氣憤的是,在防疫抗疫、事關人命的大是大非安排上,反對派仍罔顧市民安危,無視大規模普測對香港抗疫的重要意義,將普測政治化,不僅抹黑內地檢測人員和技術,對安排冷嘲熱諷,更製造各種謠言,企圖搞垮普測安排。特區政府已多次說明,香港需要引入內地人員和檢測技術措施作為支援,檢測人員和器材都符合醫療專業要求,所有檢測資料都會留在香港並且銷毀,一些別有用心的攬炒政客,不僅散播“檢測無用論”,甚至憑空捏造所謂“收集港人基因資料”、“輸送利益給予內地機構”等謠言,企圖誤導市民,阻撓普測順利開展。對於反對派為一己私利,罔顧市民健康安全,將普測政治化的所作所為,必須予以揭露和譴責!
擯棄無謂爭拗踴躍參與普測
參與大規模普測是對個人健康和社會共同福祉負責任的做法。一些國家連佩戴口罩也變成政治角力工具,拖累抗疫工作,導致疫情成災,值得引以為鑑。目前,多達三千名醫護響應號召參與普測工作,本著服務社會服務市民的精神,面對疫情風險臨危受命,令人感動。專家指出,越多人參與普測,香港抗疫越容易成功。為自身健康和切身利益考慮,也為找出隱形患者遏制疫情和社會重返常態著想,全港市民都應踴躍參與普測,擯棄無謂爭拗,全民動員,讓大規模普測水到渠成,香港疫情早日穩定,為振興香港經濟、恢復兩地往來鋪路。
(來源:文匯報,作者系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