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8日電/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產生巨大衝擊。世界經濟衰退,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際貿易投資萎縮;國內消費、投資、出口下滑,就業壓力顯著加大。在此背景下,中國很多市場主體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困難凸顯。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強調,“要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為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最近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科學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強調要“大力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並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這為我們更好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增強發展新動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經濟日報發表山東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山東社科院基地研究員卓成霞文章表示,我們面臨的困難挑戰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內生發展動力。應該看到,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到2019年底,中國已有市場主體1.23億戶,其中企業3858萬戶,個體工商戶8261萬戶。這些市場主體是中國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在國家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發展面臨風險挑戰前所未有,各級黨委和政府需將“保市場主體”的要求落到實處,千方百計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為中國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增強發展動能。
大力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政府是市場規則的制定者,也是市場公平的維護者。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要在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場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更多提供優質公共服務,支持企業家心無旁騖、長遠打算,以恒心辦恒業。
文章提出,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
一是在“放”的效果上下功夫。各級政府應聚焦市場主體關切,推動更多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做到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理;放寬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登記經營場所限制,便利各類創業者註冊經營、及時享受扶持政策;繼續減稅降費、減租降息,確保各項紓困措施直達基層、直接惠及市場主體。特別是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要調整措施、簡化手續,促進全面復工復產、複市複業。總之,就是要把該管的事一定管好、管到位,該放的權一定要放足、放到位。
二是在“管”的效能上下功夫。需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健康發展。具體來看,要實施好相關法律法規,依法平等保護各種所有制企業產權和自主經營權,完善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要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形成長期穩定發展預期,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營造激勵企業家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要更好適應新情況、發現新問題,在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包容審慎監管方面出真招、實招。
三是在“服”的質量上下功夫。要積極作為、靠前服務,提供更多優質公共服務,積極了解企業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涉企政策制定要多聽企業家意見和建議。同時,重視支持個體工商戶發展,積極幫助個體工商戶解決租金、稅費、社保、融資等方面的難題,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幫扶。
文章指出,大力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還需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自身的發展潛力和活力。一方面,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另一方面,需持續深化改革,依靠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要進一步提升國資國企改革成效,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國資監管體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加快培育技術和數據要素市場,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要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保障民營企業平等獲取生產要素和政策支持,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等等。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著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所帶來的困難和挑戰,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但也要看到,中國具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具有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擁有超大規模內需市場,正處於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投資需求潛力巨大。只要我們直面挑戰,堅定發展信心,增強發展動力,維護和用好中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當前的難關就一定能闖過。在此進程中,需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使廣大市場主體不僅能夠正常生存,而且能夠實現更大發展,進而牢牢穩住經濟基本盤,化危為機、贏得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