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國”當代日本學會第一副會長陳文甲。(中評社 雷明正攝) |
中評社台北9月6日電(記者 雷明正) (記者 雷明正)日本政治強人安倍晉三閃辭首相,對未來日本外交政策是否會有影響?“中華民國”當代日本學會第一副會長陳文甲表示,日本政情正當發生變局時,安倍辭任後的政權過渡者,為求維穩,當前的施政重點當然在於內政的治理,而對中國的外交工作就屬於“以不變應萬變”的被動狀態,然若出現美國強烈要求日本共同對抗中國,以及無法解決疫情與經濟問題、朝鮮半島核武再度出現危機需要中國援助時等3種變數,則會導致日中關係發生變化。
陳文甲為日本大阪商業大學地域政策學博士,目前擔任“中華民國”當代日本學會第一副會長,並在政治大學、中山大學和開南大學都有任教,專長領域為亞太區域研究、日本政府與政治、日本安全保障政策。
陳文甲指出,在菅義偉繼任的一年,日本外交會處於被動狀態,因為外交就一個政權的過渡者而言,不是施政的重點,重點還是內政上的防疫與經濟問題的治理上。但是,陳文甲指出有3種變數,日中關係將會改變。
首先是美國強烈要求日本共同對抗中國。陳文甲說,今年美國大選結果,不管是特朗普和拜登當選“總統”,基於“修昔底德陷阱”下的大國博弈,美中還會繼續打,不管貿易戰、科技戰、智慧財產戰、還是地緣爭霸戰也好,其中日本所扮演的角色會日益吃重,畢竟對美國而言,日本是他在“印太戰略”佈局中不沉的航空母艦。所以特朗普若是選前對中國加大壓力以拉抬選情,日本基於日美同盟的戰略需要就必須配合;特朗普當選後為讓“美國更加偉大”,更需要加強力度來壓抑中國的發展,那時候日本更要配合演出。拜登也是一樣,在提名大會特別講到“反共”,若他勝選也一定要遏制中國,甚至日本幫忙美國打一場轟轟烈烈的“代理人戰爭”,以兌現選前承諾。如是觀之,日本在無從選擇的情況下,日中關係必將隨美中爭霸的白熱化而趨於緊張。
接下來是日本無法解決疫情與經濟問題時。陳文甲指出,當日本無法管控疫情,以致經濟環境更加惡劣時,屆時日本將會施以“外交轉移內政問題,以外部效果化解內部矛盾”的策略,尤其是疫情加大蔓延迫使東奧取消,導致日本經濟更加蕭條後,日本就會加大力度同中國發展密切的經貿關係,因為中國大陸是日本最大的工廠也是最大的市場,如此日中關係則會隨之更加緊密。陳文甲也表示,在安倍辭任後,尤須觀察“親中派”的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在日中關係上所扮演的角色及影響力。
陳文甲分析第3個影響因素是朝鮮半島再度出現核武危機時。他表示,安倍去年9月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局長由原先外交官出身的谷內正太郎,換上了具警察公安背景的北村滋。當初谷內就是要推動安倍的“俯瞰地球儀外交”政策而上任,但換成警察公安出身的北村滋,態度就很明顯,安倍則是想將日本外交戰略由原先的發展地球儀外交,改為確保東北亞區域與日本安全為重點,關鍵點在於特朗普與金正恩會面在去年7月的正式破局。所以北村一上任隨即到了中國訪問,即是請託向來是朝鮮的老大哥,也就是中國能夠出面解決朝鮮核武問題,以確保日本本土安全。如果朝鮮繼續發動核試驗,日本就會更希望中國出面解決,這個因素會讓日中關係亦會產生新的變化。
陳文甲說,基於日本長期執政的自民黨一向的“隨美”政策路線,今後日中關係的發展看來還是取決於美國的態度,尤其是日本要同中國發展更緊密的經貿往來,或是朝鮮的核武安全問題要中國出面解決,都是需事前徵得美國的點頭同意。
陳文甲表示,這個日本二戰以後就律定“唯有通過獲得美國的信任及支持,才能達到日本國家利益的最大化”的“追隨美國”不二法則,強人政治的安倍晉三任內都沒辦法改變,更何況是安倍辭任後的政權過渡者更是無法自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