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海外華文媒體江蘇采風
http://www.CRNTT.com   2020-09-16 10:05:43


 
  “上通北京下連杭州,古老運河在我家東;風吹篷帆機聲隆隆,船兒穿梭運河裡行……”開場歌舞表演《我家就在運河邊》,讓在南京出生長大、在希臘雅典留學工作多年的《中希時報》總編輯汪鵬思緒萬千。“中華文明誕生於大河之畔,而古希臘則是海洋文明的代表。”多年來,頻繁往返於中希之間,對比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文化差異,已成為他不自覺的思維習慣。而故鄉的大運河正是他思考的原點。

  當晚,在精彩紛呈的文藝演出中,以“融合、創新、共享”為主題的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拉開帷幕。兩天後,在江蘇另一座運河城市淮安,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分會場暨第三屆中國(淮安)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展,也在一場特色鮮明的大運河傳統民歌展演中啟幕。

  9月,秋光正好。幾日間,從無錫的清名橋頭到南京的秦淮河畔,從太湖國際博覽中心的運河城市文旅精品展到淮安裡運河文化長廊景區的運河非遺展,從宜興陶瓷博物館到周恩來紀念館、張純如紀念館,采風團沿著大運河這條江蘇的美麗縱軸一路走,一路品。不少海外華媒人感嘆:“這就是我心中的詩和遠方!”

  “內容豐富、亮點突出、史料詳實、觸角廣闊。”意大利《歐華聯合時報》社長吳敏將此次采風行一路走來的收獲總結為16個字。曾參加過首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的吳敏表示,“一路走來,切實感受到江蘇大運河沿線城市文旅融合發展非常好。”

  “不虛此行。”印尼國際時報集團海外部主任章維佳對運河景區的高科技燈光秀驚嘆不已,“夜游古運河,不僅讓我沉浸式體驗了大運河的人文歷史,更讓我深入地了解了運河文化帶非遺知識。此次采風行讓我看到江蘇省文旅事業朝氣蓬勃的發展勢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