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17日電/躺在鋪了席夢思床墊的雙人床上讀書、看電視時,楊建勝總會回想起5年前宿舍里拼凑起的木頭板床,和無數個被蚊蟲、雨水、寒風攪得失眠的夜晚。
“搬進現在學校的教師周轉房,我激動壞了,沒想到短短幾年,山區就有了這麼好的住宿條件。”32歲的楊建勝說,妻子看到他原先學校的宿舍都落淚了,而如今宿舍成了兩人溫馨的家。
新華社報道,楊建勝畢業於寧夏師範學院,2014年畢業時來到離家五十多公里的西吉縣平峰中學任教,吃住都在學校。
西吉縣在位於中國西北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山大溝深、嚴重缺水,屬於曾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認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的西海固地區。時至今日,西吉縣還是寧夏最後一個未摘帽的貧困縣,正在努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和楊建勝一樣,西吉縣曾經有不少鄉村教師剛走出大學校門就被迫學會了修屋頂、劈柴。宿舍磚木結構的瓦房不僅漏雨,還沒有暖氣和自來水,而山區的寒冬又格外漫長,教師們早晨起床必做的三件事就是倒馬桶、去有水龍頭的地方接水、生爐子。“沒有一個晚上睡得踏實,第二天還得強打精神上課,無數次萌生想走的念頭。”楊建勝說。
冬季,淳樸的村民會讓孩子帶劈好的木柴給他生火,這些微小的感動讓楊建勝堅持了一天又一天。然而,他最終還是選擇離開,去了一所有暖氣的中學。
為吸引更多教師前往鄉村及貧困地區任教,並讓他們願意留下,以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中國持續支持高原、山區、牧區等邊遠艱苦地區農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建設,這十年間累計安排中央投資超過200億元,支持建設了40多萬套農村教師周轉宿舍。
楊建勝如今任教的西吉縣袁河中學於2016年建起了三層高的教師周轉宿舍樓。2018年,初來這裡的他和妻子一同住進了30多平方米的宿舍:地磚潔淨光亮,暖氣、電視機、獨立衛浴、桌椅、無線網絡等設施一應俱全。“在這裡備課、生活都很舒適。”楊建勝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