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2日電/日前,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和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2019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對201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數據進行了梳理和總結。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1369.1億美元,流量規模僅次於日本,蟬聯全球第二。2019年末,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達2.2萬億美元,位於美國和荷蘭之後,保持全球第三。
中國網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德勇文章稱,近幾年,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泛起,國際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上升。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下,中國致力於捍衛經濟全球化進程,維護多邊體制,支持投資貿易便利化、自由化。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無論是流量規模還是存量規模,都位居世界前列,充分說明了中國推動經濟全球化走向深入的堅定信心和決心,是中國經濟發揮世界經濟增長主要引擎作用的生動注腳。
文章分析,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各國經濟發展階段不同,發展水平有高有低,資源禀賦各有特點,為各國經濟合作創造了條件。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有自己的優勢,也存在短板弱項。
截至2019年底,中國超2.75萬家境內投資者在全球188個國家(地區)設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4.4萬家,全球80%以上國家(地區)都有中國的投資,年末境外企業資產總額7.2萬億美元。通過對外直接投資這種形式,很大程度上實現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優勢互補。既增強了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聯繫,也在合作中培育壯大了各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規模持續保持在高位,是中國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使然。在高質量發展階段,在更加重視有質量的“引進來”的同時,中國也更為積極地“走出去”,實現“引進來”與“走出去”並重。不僅是商品“走出去”,而且資本也要“走出去”,持續擴大對外直接投資規模,逐步拓寬對外直接投資領域,不斷創新對外直接投資方式,取得了明顯的共贏效果。
一方面,2019年境外企業向投資所在國繳納的各種稅金總額達560億美元,雇用外方員工226.6萬人,占境外企業員工總數的60.5%;另一方面,對外投資帶動出口1167億美元,佔中國貨物出口總值的4.7%,實現銷售收入25120億美元,同比增長4%。互利共贏的合作取向,既提高了中國的全球資源配置能力,也有利於東道國的經濟發展,是中國實現更高水平開放的必然之舉。
文章指出,隨著發展階段、環境、條件發生變化,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中國經濟當前及未來發展的重要指向。這樣,才能更好聯通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比如,服務業已日漸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的力量,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低20%左右,服務貿易占貿易總量的比重較全球平均水平低大約10個百分點。2019年末,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的八成集中在服務業,主要分布在租賃和商務服務、批發和零售、金融、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房地產、交通運輸/倉儲等領域。中國在服務業領域擴大對外直接投資,取長補短,在推動中國從服務貿易大國走向服務貿易強國的同時,也順暢了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存進的通道,更好服務於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經濟發展大局。
當前,受疫情影響,全球經貿活動大幅萎縮,各主要經濟體陷入持續低迷。在世界經濟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明顯上升之際,中國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步伐堅定不移。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持續保持在高位,是有利於各方的真招實策,推動了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加之中國經濟繼續穩定恢復,從而為各國盡早戰勝疫情並促使世界經濟“活”起來提供了強力支撐。
|